桐鄉經濟開發區委員會
2018年6月11日,總投資超10億元的宇視科技全球智能制造基地項目正式簽約落戶桐鄉。
2018年11月9日,宇視科技全球智能制造中心正式開園。
……
短短5個月,宇視科技在桐鄉這片投資沃土上扎根、成長,一次次刷新“桐鄉速度”。
站在時間的另一端,一幅智慧城市、智慧園區的藍圖正在徐徐圖之。正如張鵬國在宇視科技全球智能制造中心的開園儀式上所說:“桐鄉猶如一個圓點,站在這個圓點上,宇視將開啟全球戰略規劃,描繪新的發展遠景。
當它,與桐鄉結緣
張鵬國是浙江宇視科技有限公司的總裁,3年前,桐鄉這座城市首次出現在他的行程軌跡中;3年后,桐鄉則成了他工作安排中出現頻率最高的一個地點坐標。
事情還得從2015年說起,在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期間,宇視科技第一次與開發區(高橋街道)的招商人員結識。“三年里,我們雙方一直保持著緊密的溝通與聯系,開發區(高橋街道)對項目的這種鍥而不舍的精神打動了我們。”張鵬國直言。
據了解,宇視科技是中國IP智能監控及聯網監控的首創者和領導者,擁有從硬件基礎設施到軟件智慧中樞的完整產業鏈條。
企業的發展與壯大,數據是最真實的佐證。從2011年到2018年,7年間,宇視科技以每年平均30%的速度快速成長,從最初的產值3億元到去年產值31億元,其中,去年產值突破40億元。
浙江宇視系統技術有限公司總務負責人王建增介紹,隨著產業覆蓋面的不斷擴大,建造高效敏捷、精工智能為標準的制造基地是必然的趨勢,也是宇視科技從30億元到100億元的里程碑,將助力企業提升多方位、全產業鏈、全業務的競爭力。
如今,走進投產不久的宇視科技,這里的各項工作正在緊張而有序地推進中:生產車間里,身著統一工作服的工作人員加緊生產;3幢物流倉儲中心內,一批批成品從這里運送出去,發給全球各個合作伙伴。
誠如張鵬國所言,未來,年產1000萬臺視頻監控產品的宇視科技全球智能制造中心項目僅僅是雙方合作的開始。智能制造中心將發揮產業聚集效應,助力桐鄉電子智能制造行業的發展。除此之外,宇視科技將通過先進的產品與解決方案深度融入桐鄉的城市管理、社會治理中,共同探索桐鄉智慧城市、平安工程、智慧警務、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旅游、智慧社區、智慧園區的信息化和智慧化等方面的建設。
當它,因創新而一鳴驚人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如今,越來越多的企業家將創新作為提升企業發展境界的“金鑰匙”。
王建增向記者羅列了兩組數據:每年將企業的15%投入研發,為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研發技術人員占員工數的50%,杭州、深圳、西安、濟南設有研究所……數據的背后,我們不難看出, 宇視科技牢牢抓住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用創新贏得發展。
據了解,宇視科技是一個融合了多種技術的研發團隊,包括通信(CT)、網絡(IT)、光學、機械、電子等。宇視自2011年獨立運營至今,累計接收來自287所高校的優秀生源,以浙江地區為例,宇視科技與中國東南區最強的電子科技大學--杭電共建聯合實驗室,建立就業實習基地,設立“學生科技創新基金”,以及宇視研發專家受聘杭電兼職教授。
“誰牽住了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誰走好了科技創新這步先手棋,誰就能占領先機、贏得優勢。” 王建增這樣說。他介紹,以網絡攝像機(IPC)為例,涉及電子、光學、機械、網絡等專業,僅機械部分,杭州夏天公路地表溫度高達70℃,攝像機金屬護罩在這樣的環境下是可以直接攤雞蛋;在非洲因為電力供應不穩定,又要考慮寬壓……宇視科技僅在2017年,在全球就新增部署500萬臺攝像機,在不同地域不斷和天氣“戰斗”試錯,磨練出一條“精工之路”。
數據亦能顯見發展。據有關數據統計,截至2017年底,宇視科技專利申請總數達1477件,其中發明專利占比達83%,平均每天新增1件發明專利申請,涵蓋了光機電、圖像處理、機器視覺、大數據、云存儲等各個維度。
借以風氣相扶,得以翱翔長空。科技創新步伐不斷加快的宇視科技,正奔馳在創新驅動發展的軌道上,并將以此為動力,將釋放更多科技創新潛力,讓科技創新之花常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