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東西 張國仁
張鵬國說:安防是個小反應堆,內涵在裂變,外延無限大。
這兩天,穩坐國內安防市場第三把交椅的“小巨頭”宇視科技,回到自己的主場基地桐鄉市烏鎮,召開了一次年度合作伙伴大會,與往年不同今年被冠以“AIoT合作峰會”的名號,終于高調地同“AI”“IoT”綁在一起。
安防行業目前已經不折不扣的成為AI產業落地的第一戰場。對國內安防三巨頭“海大宇”的局面,宇視科技總裁張鵬國稱之為行業三角,如今處在“銳角”位置的宇視科技,成立8年,營收增長13倍,正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峰會上,宇視科技幾位核心高管悉數登臺,深入剖解了安防、AI、智慧城市相關產業熱點話題。總裁張鵬國的演講十分坦誠,一方面他認為現在安防行業被做得“土”氣十足,一方面又無比堅信這里機會多多,所以他說,“安防是個小反應堆,內涵在裂變,外延無限大”。
同時,他還指出了目前安防產業為什么機會大大的四個核心因素,比如行業增速飛快,是AI最佳的落地場景等等。
宇視科技總裁張鵬國和智東西總編輯國仁(右)
隨后,智東西又同宇視科技的操盤手張鵬國在采訪中進行了深入對話,探討了諸多產業核心話題;讓我們跟隨張鵬國的思維,來看清在2019這個節點,安防產業將潛含哪些機會,又在發生怎樣的風云變幻。
安防行業發展的四大因素
從2011年至今8年間,宇視科技營收從3億元做到40.7億元,營收增長了13倍,穩坐國內第三,并于2017年進入全球前6位。
張鵬國之所以認為安防行業這個“小反應堆”能夠不斷從內涵裂變,向外延無限發展,核心總結為四大因素:
一是安防行業是快速增長的好行業,安防行業發展20多年以來,功用早已經從用于事后查詢轉變到事前危機預判。第二,雖然安防行業過去比較低調,被認為很“土”,但其實在AI等技術方面的應用非常成熟,無論是AI、IoT、邊緣計算這些熱門的關鍵詞,“其實我們早已大規模應用,只是之前沒有這些時髦的詞包裝”張鵬國說,安防相關的新技術、新應用非常多。
所以他認為,安防行業是嚴重被低估的行業,目前國內主要安防上市公司的市盈率只有20倍左右。他舉例稱,像邊緣計算,在2016年,他們即已在機場、高校做了大量的部署。
第三,他認為安防是AI的最佳落地,安防產品還有個特點是現在都是軟硬合一地交付的,而軟硬合一的產品在中國是最受歡迎的模式,相比之下AI在醫療、教育、金融等領域就沒有安防行業落地好。
另外5G也是很重要的機會點,5G的三大場景高帶寬、低延時、海量終端,都是最適合安防應用的。第四點則是安防與IT行業忽遠忽近,相愛相殺的關系,也給安防行業更大的機會。
在AI應用大潮之下,安防產業迎來空前機遇。但就像張鵬國總結的,AI+IoT也存在光明與陰影,AI應用落地仍然可能會遇到誤判、數據隱私、安全甚至倫理方面的問題。
老實做好設備商 不搶集成商飯碗
從每一個光學鏡頭、傳感器到監控攝像頭、行業解決方案再到售賣、安裝交付給最終用戶發揮作用,安防是個產業鏈條很長的行業。
張鵬國將宇視定位為設備和解決方案提供商,不碰集成商的業務。但他也非常看好集成商們專業的人做好專業的事的機會。
具體做設備的公司機會在哪,做集成的公司機會在哪他也做了深入闡述,甚至呼喊一些原則性的問題。
比如,他覺得對宇視來說,作為安防設備商的選擇,就是堅守品質和創新、堅持被集成、堅持全球化。有時候,需要一定程度的堅持和犯傻,看得見全世界、聽得見全世界。
如何做好“被集成”也很關鍵,他認為有三個條件:1、是否想好了放低姿態被別人集成。2、要做好被集成產品,技術必須高度的標準化,為別人工作方便。3、做好服務和維保的工作。“堅持被集成也不是很容易的事”,張鵬國說。
對于安防業務的集成商、工程商商來說,他認為現在也是一個歷史機遇期。只要做到“強工程、強場景、強集成”,在細分領域稱雄,機會一定是過去的十倍。所以他建議集成商需要盯著細分領域做好,不需要做太早過多的橫向擴張。
為什么安防三大巨頭都在杭州?
在采訪對話中,張鵬國聊到了很多輕松,但是對行業認識也很深刻的問題。比如為什么現在國內三大安防企業都是在杭州?安防行業早期可不是這樣的。
據他講,之前國內安防行業有三個陣營,一批分布在華北天津一帶;一批來自深圳,還有一批則位于杭州。為什么最后杭州的幾家做強了,他認為與地方特性、企業特點有關,比如深圳公司太注重賺快錢。
對于長期作為行業第三他怎么想這個問題?他表現得很樂觀,認為三角形很穩定,不容易出現雙寡頭的壟斷,三角形的行業是健康良性持久的。“無論是第幾個角,希望有一角是屬于宇視的”他說。
至于為什么現在宇視是處在最小的銳角,他認為,不是宇視不努力,是宇視出發晚了10年。他總結說,宇視錯過了最快速成長的機會,不過這都是舊時代的事了。現在新的時代,可以談新時代的事,IoT、AI方面的技術儲備宇視不輸于任何競爭對手,邊緣計算已經大規模商用,說到5G,宇視團隊早期還是從通信領域摸爬過來的。
“按照現在的發展速度,三年做到100億(營收)是沒有懸念的,目前每年增幅沒有低于30%”張鵬國說。
在中國強,在世界就強了
全球化是現在中國安防企業非常大的機會所在,也是前面張鵬國提到的三個“堅持”里面的一點,為什么要堅持全球化?他認為,因為在中國的前幾名就是世界的前幾名,安防企業在中國市場獲得了技術、成本的優勢,同時全球化有助于提升品牌知名度,業務抗風險的能力。
針對宇視科技這幾年的全球化進展,他說,過去每年都是100%的增長,希望未來3~5年仍然保持100%的增長。目前,宇視的業務已經進入全球145個國家或地區,目前市場做法是兩種方式,一種是自己的品牌過去,一種是OEM,兩條腿走路。他認為,目前看在貿易戰這個大背景下,OEM的路會更寬一些,目前宇視的優勢仍然是產品線完整、技術好。
在做海外市場的時候,也有不少心得,他認為最重要的是要遵循每個地方的市場規則,不要扁平化的做事情,不要把中間環節打掉。只要遵守一個地方的規則,就能做。
“不必為全球市場每一個市場殫精竭慮,世界這么大,這么多的國家,即使一兩個國家不讓你做,沒有關系”張鵬國說。目前在海外市場,業務主要來自場館、社區等偏公共設施的需求,來自投資驅動的業務較少。同時,在海外市場,對隱私保護的重視反而會擬制一些AI應用的落地。
提到全球化未來幾年的布局,張鵬國說正加快海外布局,之前已經成立了韓國、越南等地分公司,今年會把分公司開到更多國家和地區。
AI小巨頭們的安防機會有多大?
和張鵬國不可避免地聊到了關于最近幾年興起的AI小巨頭的發展,無論是AI芯片的玩家寒武紀等還是以AI算法見長的商湯、曠世、依圖、云從等企業。
對于AI芯片等應用,他認為芯片首先是一個機會點,但一般一個行業的最終玩家可能也就兩個,如何成為最后這兩個非常重要。
至于和AI算法見長的公司是否有合作和競爭的關系,他認為不存在太大的競爭和合作的關系。同時他說,“世界上沒有一個叫算法的東西可以交付給客戶的”。
言下之意,算法見長的公司,如何商業落地,是需要邁過的坎。如果轉做硬件,則需要很強的基因。才能把產品做好、成本做下來,硬件的門檻很高。“我們光決攝像機內部起霧的問題,就花了3年的時間”張鵬國舉例說明了做硬件的難。“一個硬件做出來容易,做到穩定很難,做到在行業里有議價能力更難”。
據他講,在宇視的硬件研發體系里,有個三權分立的研發架構,第一個團隊負責產品規劃,收集客戶需求。第二個是做產品開發的,實現客戶需求。第三個鑒定測試中心,有沒有做到第一個提出的需求。“源頭在客戶需求,技術能不能做好,是這家公司的基因,背后靠的是質量文化,是產品開發的文化,這是做硬件公司積累的知識和財富”張鵬國說。
結語:安防正成為中國AI應用崛起的標桿
雖然張鵬國說,安防行業比手機、通信等行業要小得多,即使在貿易戰的大背景下,也是不容易被推到前臺的領域,但無可爭議,安防行業不僅是AI相關技術落地的最佳場景,同時也正成為中國企業在AI應用落地領跑全球的行業。
張鵬國開玩笑說,以后安防行業不應該叫安防,應該叫“可視智慧物聯”。而在物聯網相關業務中,安防攝像頭的單價是最高的,所以這是個絕佳的機會點。“以視頻解決方案為原點,可以做各種各樣的物聯網解決方案的擴張”張鵬國說。
此外,在技術應用的延展上,張鵬國也展開了講到,現在中國現在有14億的指紋庫。但是還沒有步態庫、虹膜庫、聲紋庫等,這都是巨大的產業機會,都需要公司去深入。
基于宇視產品技術的烏鎮全景監控系統
這兩天從聽張鵬國演講,與其深度采訪,走訪宇視基地,看到的不僅僅是宇視科技在安防市場突飛猛進的發展,更多的是中國人在AI應用落地方面的自信,相信如張鵬國所言,未來幾年,在三巨頭的排位中,宇視所占的銳角也會逐步向直角和鈍角靠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