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宇視副總裁林凱:十大維度把脈2020年安防技術趨勢
■記者:楊雪嬌
2019年,有人預言可能是過去十年最壞的一年,也有可能是未來十年里最好的一年。 回顧過去的這一年,雖然整體環境不盡如人意,但行業發展仍然處于持續增長態勢,并在5G、云計算、大數據等新興技術的助力下,安防行業也迎來了更加廣闊的市場空間。 除了各大廠商紛紛調轉船頭,調整戰略戰術,以期迎合大勢;更多的企業,則將業務重心放在了技術創新、技術落地、場景落地等方面。AI去泡沫化成為行業發展主旋律,空談效果的企業也終將被時代淘汰。 在年末歲首的日子,1月7日,一年一度的“2020全國安防界迎春團拜會”在深圳世界之窗舉行。會上,宇視科技副總裁兼國內市場部總裁林凱發表了“2020年安防行業技術發展趨勢”主題演講,針對當前行業重塑期,從宇視科技的視角,與大家分享了他們總結的10條行業發展趨勢。
▲宇視科技副總裁兼國內市場部總裁林凱
其中,包括AIoT是行業未來、IPC正在由端設備向邊緣設備進化、普惠化AI助力視頻數據服務化、中臺是平臺的一種自然演進、以角色為中心進行系統融合、與生態伙伴共成長、智能家居和智能部件比翼齊飛、5G讓視頻無線傳輸成為可能、SaaS是運營的基石、安全與隱私保護要重視。
01 AIoT是行業未來
2008年,宇視科技率先提出安防IT化理念,經過12年的行業實踐證明,該技術趨勢的判斷是非常具有洞見性的。
如今,安防IT化還在不斷深化、不斷融合,ABC(AI、大數據、云計算)成為了基礎性的技術,ABC能力成了企業的必備技能。這個技術趨勢在未來也不會變。
隨著AI、IT化的不斷深入,可以發現,視頻監控已經不單是一種產品或者技術,而是變成信息化的基礎設施,其安全防范屬性在減弱,而物聯網屬性卻在增強。
我們面前已經出現一個全新的以視頻為中心的AIoT的新時代,較之原來定義的公共安全、定義的安防市場,是一個更大規模的增量市場。
02 IPC正在由端設備向邊緣設備進化
那么,如果從云、端、邊維度來看,還有哪些發展趨勢?
首先,在攝像機、網絡攝像機中,用的最多的單目可見光攝像機,基本沿著低照度、寬動態、高分辨率、低帶寬、大場景等方向發展,感光性能越來越好,分辨率越來越高,變倍倍數越來越大。
林凱介紹,對于單目攝像機來說,它是一個非常標準的端系統,但最近幾年有了更多的產品形態,比如多目等支持多維信息感知的攝像機出現,提醒我們有必要重新審視一下這個觀點。
多目攝像機獲得了全局視野和局部細節之間的均衡,有各種各樣的組合,一槍加一球,一槍加兩球,四槍180度全景,八槍360度全景,數量更多的小筒機融合而成復眼攝像機。
而隨著紅外熱成像產業鏈的成熟和成本的下降,同時具備可見光和熱成像功能的雙光譜攝像機也得到較為廣泛地應用。
除此之外,行業內還出現一些攝像機和毫米波雷達的融合,利用雷達全天候的目標探測能力和測速精度來彌補視覺成像的弱點。還有一些場景中通過攝像機接入環境、溫濕度、RFID、煙感等多種多樣的物聯網信息。
“我們越來越多地發現,多種頻段、頻譜正在進行融合,再加上攝像機天生具備網絡和電源的能力,加上多維度信息的感知、多業務的處理能力,從物聯網的角度去看,IPC已經是標準的邊緣計算設備。所以我們可以說,IPC正在從端設備向邊緣計算設備進化。”
03 普惠化AI助力視頻數據服務化
過去一年,AI芯片創業火熱,算力供應更加充足,算力成本大幅下降,大量優秀的人才投身于AI事業,AI的算法生態日益完善,用戶對AI的價值認可度越來越高,AI在各行各業的滲透率在不斷提高。
這都表明,AI正在走上一條普惠化的道路。但如果將人工智能分解,從廣義的角度來看,它既分為視覺智能,又分為數據智能。
視覺智能相當于AI的生產和加工環節。在市場應用方面,現在的車牌識別、人物識別、行為識別、跨境追蹤等技術都代表著視覺智能。
其中,車輛識別和人物的識別分析已較為成熟,行為識別的行業碎片化需求比較嚴重,跨鏡追蹤則是公共安全領域的需求熱點。
行業內對視覺智能關注比較多,但對數據智能關注的較少。數據智能是把現有的結構化的數據、半結構化的數據、全結構化的數據,能夠進行有效的組織,并為上層的應用進行服務。
也正是因為數據智能,幫助我們實現從算力、算法到產品、方案的跨越,實現最后一公里的商業閉環。
04 中臺是平臺的一種自然演進
最近有一個詞在行業里面特別火,這個詞就是中臺。在2019年深圳安博會上,中臺這個詞有很多家都提到,也包括宇視。
以往我們講的最多的是平臺,現在都開始講中臺,兩者的差別是什么。
傳統的各種軟件平臺,模塊耦合性很強,能力相對封閉,其特點就是平臺即應用。但隨著人工智能在行業的推波和助瀾,平臺已經不能夠滿足當前用戶差異化的需求,甚至是場景化的需求。因此中臺的概念應運而生。
中臺的核心理念是分層解耦,IaaS、PaaS、DaaS、SaaS全部分離,每一層都聚焦于自身核心能力的提供,上一層按需使用下一層提供的能力,最終通過SaaS來完成服務閉環。
總體來說,平臺是封閉的,中臺是開放的;平臺提供的是服務,中臺提供的是能力。但二者之間并非完全割裂和對立的,而是事物發展的不同階段。所以說,中臺是平臺的一種自然演進。
基于中臺架構,用戶能更好的應對業務的不斷發展和演進,廠商能夠更好的平衡場景化的用戶需求和有限的研發資源,敏捷的用戶需求響應速度和統一的版本質量控制這樣一些矛盾。中臺已成為行業內主流廠商的共識。
05 以角色為中心進行系統融合
現在很多的業務系統中,絕大部分是以功能為主要的設計邏輯,而且是垂直建設,以流程來貫穿不同的客戶。 這種像煙囪式的業務模式,代表著傳統的技術和能力,不足以滿足現有市場的發展,尤其是現在的云計算、大數據,后臺和數據進行了統一和交融。 接下來發生的很大變化,將面臨著以用戶角色為中心進行系統的規劃設計,讓客戶有更好的體驗。 像手機,有操作系統,但是面對的是各個APP;像微信,可以有統一認證的身份,進入到不同的應用當中,是一種最好的體驗。各個行業都在朝著這個方向發展,安防行業也將必然會朝著這個方向去進行轉化。
06 與生態伙伴共成長
AIoT時代的一個典型特征是用戶需求場景化。不同行業的用戶需求千差萬別,甚至同一行業不同角色的業務需求也可能是天壤之別,企業無法憑一己之力去滿足多樣化的用戶需求。
因此需要在基于一個標準的平臺和中臺的架構基礎之上,去進行生態。無論是硬件廠商,還是中臺提供商,還是軟件提供商,都必須建立一個生態體系和全開放的合作體系,來共同謀求發展。
07 智能家居和智能部件比翼齊飛
深圳及珠三角地區,是智能家居和智能部件發展非常快速的一個區域。這幾年雖然沒有達到預期,但是成長速度并不慢。
當前智能家居產品有兩個特點,第一,品類越來越豐富;第二,智能化程度不斷增強。
大家可以看到,人工智能音箱、智能鎖、智能貓眼等產品,正在覆蓋生活場景的方方面面;同時智能化程度也越來越強,可以實現語音交互、人形跟蹤等功能;此外,在供電方式、通信方式、人機交互等多個維度都有不錯的創新。
“但是,只要是To C的場景,做產品的公司都無法繞開互聯網命題。如果想真正的做好自己,應該要把產品質量和品牌做得更好。”
08 5G讓視頻無線傳輸成為可能
5G的快速部署,將有可能讓公共安全城域的視頻快速成長。
以前城域范圍內的視頻數據傳輸都是以光纖、有線的方式來進行傳輸,相對來說工程成本比較高。5G天生具有大帶寬、低延時、廣覆蓋的特點,而視頻監控剛好需要大帶寬、低時延和廣覆蓋,和視頻監控的需求是極度吻合的。
但究竟什么時候能夠到達拐點,從原來的有線向無線邁進,主要取決于兩點。一是,7×24小時視頻監控的模式,上行能否支撐;二是5G的接入成本,能不能有效的降低到有線之下。
09 SaaS是運營的基石
運營業務,一直是行業的一個關注點。但傳統的安防運營類業務,受技術限制,始終無法突破地域的限制,用戶也就無法成規模。
現在,基于公有云的SaaS,天然沒有地域性的限制,能實現廣泛的用戶覆蓋,組網成本很低,這為運營類業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即使處于中國西部的四線小城市,也可以服務全球的用戶。
目前,行業已經有一大批這樣的企業成長了起來,在商業連鎖、明廚亮灶、智慧工地、智慧社區、智慧幼教等細分行業市場,都已經成長出一些“小巨頭”。
這些SaaS,業務功能雖有所不同,但它們共同的特點是數據基于公網傳輸,應用根植于公有云上。基于公有云的SaaS,為安防業務的運營奠定了基礎,未來前景可期。
10 安全與隱私保護要重視
最后一個問題,依然回到安全和隱患、隱私的保護。
IP到路面、系統上云、公網接入、開源軟件,這些給我們帶來便利便捷的技術,就像放大器一樣,在放大視頻監控系統的安全風險。系統越開放,連接越廣泛,面臨的安全風險必然也就越大。
從安全風險類別上看,有系統被惡意攻擊的風險,有數據泄密的風險,有設備被劫持的風險,更有惡意的用戶隱私數據獲取。國內外已出現多起比較嚴重的視頻安全事件,公眾對于隱私數據的安全性關注在日益提升。
而這些,都是行業內必然要面對的問題,需要政府、行業、協會,包括所有的從業者和用戶共同去努力克服,把安全防范的理念和技術滲透到產品的研究開發、標準規范的制定和檢驗檢測、系統的規劃設計和部署實施,以及日常的使用和運維等各個環節中。
安全和隱私保護永無止境,全行業亟待標準和規范。
林凱表示,AIoT時代的到來,會助力整個安防市場面向更大的可想象的空間。視頻監控是一個金礦,會在更大范圍內產生它的價值和影響。
“在面臨著不同的風險和威脅的時候,宇視科技也希望跟安防行業的各位,一起共同攜手,科技向善,一起守護安全美好生活。”
[出處]楊雪嬌. 宇視副總裁林凱:十大維度把脈2020年安防技術趨勢, CPS中安網. 2020-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