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智能科技在抗疫中的助力與成長
■作者: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 梅新育
創新是一個國家、一個社會經濟增長的源泉,而重大創新又往往來自應對重大挑戰的需求,或是因為重大挑戰打破了原來抑制創新成長的傳統市場勢力。
在一個社會秩序混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崩潰的國家,重大沖擊通常只能帶來純粹的經濟損失,創新難以萌芽,即使萌芽也通常會在惡劣環境中夭折。
但重大沖擊如果是發生在這樣一個國家——它擁有充滿活力、干勁和旺盛進取心的國民和市場主體,擁有完備的基礎設施、產業配套體系和公共服務,那么,就將成為創新涌現的契機,其中一部分將成長為整個國民經濟新的“增長極”。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背景下,從新產品到新生產方法、新的企業組織形式,中國經濟生活中創新層出不窮,預計其中相當一部分有望成長為日后中國國民經濟的參天大樹。
總體而言,面對這場席卷全球的疫情,中國企業表現出了卓越的反應速度和應變能力。應抗疫需求,迅速開發出了一大批創新產品,如采用納米材料技術開發的KN95口罩。專業智能科技企業這方面的創新開拓更是層出不窮。
人工智能(AI)堪稱這兩年最“潮”的高新技術,中國在這一領域占有較大優勢。目前,在“安防+AI”的人工智能物聯網(AIoT)企業中,全世界最大四家依次為海康威視、大華股份、安訊士和宇視科技。除瑞典企業安訊士外,另外三家均為中國企業,它們都位于杭州,相距不過5 公里,都在疫情暴發后第一時間投入研發和推廣新產品。
以民企宇視科技為例。武漢封城是1月23 日,該公司1 月22 日便啟動“宇視戰疫”行動。截至2020 年3 月底,宇視科技共計推出了8 組方案、“熱影”系列測溫產品(熱成像+AI+ 超感技術)、社區抗疫App等創新產品和服務,部署在中國100 個城市的1000 多個項目中,覆蓋工廠復工、小區生活、學校復課等多種場景。智能制造基地有1/4 產能專用于生產抗疫設備,4 月份達到滿負荷運行,日產熱影設備5000 臺。
而在亞歐大陸的另一端,瑞典安訊士公司當初是網絡攝像機(IPC)的發明人,在全世界AIoT 企業中的地位,相當于愛立信之于電信設備產業,其昔日創新能力與市場反應2018年5月17日,從洋山深水港四期無人碼頭控制塔上俯瞰碼頭集裝箱堆場 敏捷度可以想見。但在這次歐洲疫情高峰期的3 月25 日,安訊士隆重推出的新產品卻是與防疫完全不相干的一款新網絡攝像機。
中國人工智能企業在新涌現的智能防疫設備市場上,占據了“人無我有”的優勢地位,產品搶手。在應對國內抗疫高峰期的燃眉之急后,宇視科技從3 月中旬開始向國際市場提供產品,按訂單順序發貨。在疫情過后,企業也有可能為上述智能科技設備、系統開發出新的用途。
在服務貿易領域,我們同樣看到了信息技術、智能科技開創電子商務新業態和服務貿易出口新“增長極”的前景。
如京東健康等互聯網醫療機構在疫情初起時就提供了新冠肺炎相關癥狀免費問診,政府相關倡議出臺后又將免費問診范圍擴大至全部科室的所有疾病領域,且24小時無休。
此外,在抗疫期間,微醫、好大夫、阿里健康、春雨、企鵝醫生、平安好醫生等10 余家互聯網醫療平臺的問診量都大幅增長。一系列政策支撐著互聯網醫療這一新增長模式的發展。
從2 月初至今,國家衛生健康委和國家醫保局先后出臺了《關于加強信息化支撐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關于在疫情防控中做好互聯網診療咨詢服務工作的通知》《關于開展線上服務進一步加強湖北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關于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開展“互聯網+”醫保服務的指導意見》等,推動互聯網醫療發展,提升線上醫療服務水平,促進醫保報銷便捷化。
工信部數據顯示,目前全國191 家公立醫療機構及近100 家企業互聯網醫院針對疫情提供在線義診,緩解線下醫院壓力。工信部有關負責人表示,正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在線診療”“數字健康”方面的應用,加大5G 等基礎設施在醫療系統的布局,推動醫院信息化、醫療設備智能化、在線平臺便捷化。
信息技術是國民經濟的“倍增器”,單純的智能科技產品市場規模仍有限,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目標市場基礎設施能力與人力資源質量制約,其更大的作用在于滲透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生活其他產業、領域,助推自身發展。
在傳統的制造業與貨物貿易領域,中國企業早已開始應用各類自動化技術設備和智能科技,其目的是消解人力成本上升壓力,同時提高產品質量。疫情背景下,這些自動化生產制造技術設備還能發揮減少疫病傳播風險的功能。
如微波爐行業。中國微波爐生產占全球份額很高,僅格蘭仕一家就生產了全世界60% 以上的微波爐,加上美的電器,中國的全球微波爐生產份額多年來一直在90% 以上,許多外國品牌微波爐的多數產品實際上是由格蘭仕、美的代工的。
格蘭仕素來倚重其價格競爭力,但為確保勞動力質量和產業配套,該公司生產一直集中于珠三角的佛山市順德區、中山市兩地,沒有采取工廠外遷其他發展中國家的方式來降低成本。為此,該公司數年來連續開展了大規模的“機器替代人”設備投資。該公司建造的全世界第一條全自動微波爐生產線已運行4 年以上。
同時,在貨物貿易必不可少的物流運輸環節,面對疫情沖擊,智能科技也正在發揮巨大且日益增強的作用。
除物流運輸從業人員健康管理之外,中國早已出現依靠自動化和智能科技運行的無人碼頭,上千公里的長距離、大容量無人機運輸試驗也已經積累了許多成功經驗。有無人機企業曾進行試驗,讓無人機從四川運輸成噸貨物飛往南海三沙島嶼空投補給,然后從三沙的機場起飛運送貨物至東北,送達后又飛行數百乃至上千公里去參加森林滅火。
在抗疫實踐中,這些科技都受到強有力的需求推動。
[出處] 梅新育. 智能科技在抗疫中的助力與成長. 《環球》雜志 2020年第9期, 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