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7天搭建15條生產線 宇視的爆款并不僅僅只因為快
■記者:張留、夏丹
編者按:
疫情防控,逢入必測,紅外熱像儀火了。
這是一種能夠實現大面積、高精度、非接觸式測量體溫的產品,是人員密集場所防疫排查的最佳選擇。近年來,以浙江為代表的地區,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形成了新的增長點、增長極。截至4月底,浙江共向國內國際供應30余萬臺紅外熱像儀,占全國總產量的三分之二。
浙江新聞客戶端杭州頻道《杭州新動力》欄目,走進杭州高新區(濱江)范圍內的多家代表性企業,帶您一探紅外熱像產業的“杭州圖譜”。
今年是趙霞進入安防行業的第7年。作為浙江宇視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宇視”)計劃業務部經理,她負責保障市場訂單的最快最有效交付。沒想到,2020年剛開始,她就遭遇了大挑戰。
“疫情給產業鏈帶來巨大沖擊,最難的肯定是原材料供應。這樣的困難,之前從來沒有遇到過。”趙霞介紹,受疫情影響,市場需求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熱影產品需求一下翻了五六倍,原本平均兩個月的供應周期,也被壓縮到了幾天。
市場需求迫切,宇視不得不在7天內加設15條生產線,聚焦四分之一產能,加速研發生產。如今,宇視生產的熱影產品,不僅滿足著國內疫情防控的需求,還向70多個國家出口。宇視是怎么做到的?
自主創新先行 從技術積累到快速變現
疫情期間,宇視熱影產品成為爆款,并不是白手起家,而是來源于技術的快速變現。
時間回到2017年。宇視在對人行出入口市場進行調研時注意到,幼兒園對實時測溫需求很大,但實際情況是人力匱乏、存在疏漏。于是,宇視開始思考能否將測溫與速通門進行融合,并開始相關研發。
今年1月22日,疫情蔓延時,宇視成立了“宇視戰疫”專項工作組,迅速調集100多名研發人員攻關,供應鏈、采購等支撐人員參與,將測溫技術及智能識別技術進行快速融合,加快非接觸式測溫儀的研發。
“宇視前期在人行出入口場景上有很強的的技術積累,尤其是智能識別通行的應用算法技術積累已超過了6年。”宇視科技相關負責人介紹,熱影產品主要是將智能識別算法融入智能硬件設備中,實現快速通行。難點在于保證識別的準確率,同時加快人員通行速度。
前期,宇視熱影產品核心的測溫芯產品,主要依賴于歐洲的元器件。
全球疫情暴發后,考慮到疫情給歐洲元器件工廠的加工能力和全球物流帶來影響,宇視直接采用國產器件做研發,同時進行大量實驗,攻克了模擬轉數字的測溫算法、環境濾波算法等,將器件采集到的模擬數據,通過平滑、濾波等手段,轉換成數字信號,同時規避環境溫度對于測溫數據的干擾,實現了與歐洲元器件相同的效果。
最終,宇視用一個月完成了產品研發,兩個月內進行了兩次產品迭代升級,識別算法識別率達到99.5%,能夠實現0.2秒快速通行。
產業配套支撐 產業鏈提供最強應變力
不止宇視,作為全球安防產業高地,浙江感受到了“最強沖擊”。但幸運的是,杭州是國內相關產業鏈最完整的城市,具有培養新產業集群的潛力。
市場份額為證。近年來,海康威視、大華和宇視這三家排在全國前三的安防企業,加速布局浙江,分別在桐廬、富陽和桐鄉設立智能生產基地,搶占了全國約60%的市場份額。與此同時,浙江憑借寧波、慈溪、嘉興等地相關產業的協同發展,建立了完善的數字安防產業配套,相關元器件逐步從國外配套轉向了自主配套。
在突發疫情考驗下,浙江相關產業鏈盡顯核心控制力。“3月份,宇視桐鄉智能制造基地的生產就已經達到了高峰值。”該企業生產支持部經理高秋霞介紹,“正常情況下,一條生產線的搭建周期是三天左右。面對熱影系列產能爆發式的增長需求,我們在一周時間內就搭建了15條生產線。”
原有的產業基礎,為宇視交付快速響應提供了最強應變力。接到任務后,高秋霞馬上召集相關業務部門溝通,決定最大化兼容復用已有生產線,對前后端產品線進行柔性改造。“依托宇視獨有的齊套精益管理思維,打造敏捷快速的柔性生產體系,滿足熱影系列長期穩定的規模供應。”
完善的產業配套,為宇視物料保障提供了最強支撐力。趙霞介紹,熱影所需的原材料除了整體供應端稀缺的紅外溫度傳感器,更難交付的是另一類裝配類原材料,可以說是“私人定制”,供應難度很大。
危急時刻,浙江安防產業配套完善優勢再次凸顯。趙霞說:“宇視裝配類原材料供應商基本都在浙江集聚,分布在杭州、寧波、嘉興等地,打造新的增長點有基礎。”精簡內部打樣確認等繁瑣流程,宇視快速打通了供應鏈條,而按照正常程序,從研發打樣到批量生產交付,需要兩個月左右。
馬力全開的生產線,讓經濟報表飄紅。短短兩個月內,宇視熱影在超300個城市、3000個項目中大規模應用。滿足國內供應后,宇視重點保障疫區嚴重國家產品的及時交付能力,截至5月底,已出口意大利、西班牙、德國、法國、塞爾維亞等70余個國家。
[出處] 張留 夏丹. 7天搭建15條生產線 宇視的爆款并不僅僅只因為快. 浙江新聞, 2020-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