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宇視,咬住了
■記者:張棟
張鵬國喜歡熬雞湯,但他也常自嘲,“我煲的雞湯通常都沒有加味精。”
走心的思考的確常葆炸裂魔力。
每年安博會前夕,他的千字總結,總能如一滴冰水落入滾油,瞬間在行業里起勢炸鍋。
張鵬國掌舵之下,入場稍晚的宇視,也玩起了小步快跑,用了小十年時間,坐上了中國安防探花的位置。(根據IHS調研數據)
這個中國第三,來得實則不易。復盤中國安防過往十余年進程,不大的市場強遵馬太效應,兩超多強已成既定格局。雖說宇視身懷華三正統黑馬血統,無奈這股闖勁兒遇上難啃的安防還是稍顯有心無力。如宇視一樣,沒有人喜歡孤獨與落后,即便探花這個位置,一直以來也有不少優質玩家日夜熬斗。遺憾的是,細數過往較具競爭力廠商的市場表現,基本開始長走下坡路:東方網力一眾高管出走難翻身;蘇州科達業績猛踩剎車急減速;天地偉業曾經北方之狼顯疲態......
好像也只有宇視,緊緊地咬住了這個位置。
2019年,經濟下行、貿易摩擦,大環境堪憂的宇視竟逆勢交上了一份可圈可點的成績單:營收49.4億元,同比增長21.2%。
1、基因之重
無懼二元法則、逃脫馬太效應,創業生存規律在宇視這家公司身上幾近失效。難搞的安防為何總是降不住命硬的宇視?這家公司到底做對了什么?“運氣比較好。”當我拋出了上面這個問題后,宇視總裁張鵬國答復了我這五個字。與他交流幾個小時后,我也從他口中的“運氣好”背后,看到了一些前瞻視角及不凡布局。
細觀宇視近十年的創業歷程,五個黃金關鍵點撐起了他們的高速發展不脫軌。一搭平臺;二建存儲;三做IPC/NVR;四布渠道;五要出海。回頭復盤,這五大步戰略路徑堪稱教科書級的實操選擇:平臺求卡位;存儲高利潤;硬件鑄品牌;規模推渠道;出海成霸業且有助戰略安全。步步未錯,且順序極為講究,如若錯亂,今天的宇視又是另一個悲催創業故事了。如果說技術路徑與戰略布局是宇視0到1活下來的充分條件;那么“基因”便是宇視與其他優質對手拉開差距的必要條件。宇視的基因主要體現在兩點:一是狼性基因;二是硬件基因。狼性基因自不用多說,出生新華三自帶華為屬性。
這篇文章主要聊聊宇視的硬件基因,也可以稱之為產品基因。張鵬國說,做產品要有夢想,也要有機緣,機緣體現在三點:天時、地利、人和。天時是市場機會;地利是產業鏈成熟度;人和是團隊協作精神。不夸張地說,99%創業公司都卡在了第三點,死在了人和上,也就是公司內部團隊協作上。
舉個例子談下宇視的產品基因。今年3月中旬,新冠肆掠,祖國大地瘋狂尋找熱影測溫儀等產品。其實,早在今年1月22日,也就是武漢封城的前一天,宇視就緊急成立了一個戰役專項工作組,商討測溫等產品研發事宜。雖說并非白手起家,但在紅外測溫這塊,宇視之前的經驗還遠遠不足。
第一個月完成研發;第二個月完成迭代(額溫→腕溫→額溫/腕溫+測距)。
今年三月下旬,來自中國四面八方的加掛貨車便有序排列在宇視桐鄉智能工廠外,拉走了他們的8大系列非接觸式測溫產品。
短短兩個月時間,且尚處春節小長假,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宇視熱影等產品在超300個城市,3000個項目大規模應用,涉及工廠復工、學校復課、居民小區等60多個場景。
這還不算結束。在3月滿足國內正常供應后,他們又開始支持國際抗疫,推出一批涉及6個語種的國際市場專供產品。強大的團隊協作能力、不俗的端到端交付制造能力,保證了海內外市場高質量現貨供應充足。眼下,宇視的熱影產品已經在包括意大利、西班牙、德國、法國、塞爾維亞、奧地利、日本、韓國、墨西哥等10余個國家落地應用。
如此快的反應速度,如此強的產品體系,如此凝聚的企業人心,你或許可以微微感受到這家公司的可怕和野心了。
“基因非常重要,這是企業的根本源動力與出發點,而不是我要做什么產品,要進什么市場。”在張鵬國看來,宇視一直以來都在強調基因的重要性,也一直在注入新的基因。譬如去年安博會期間,宇視就聯手阿里,共同發布包括機場、社區、商業在內的五大場景AIoT聯合解決方案。“過去,宇視有很強的打掃戰場的基因;現在,宇視急需創造戰場的基因。”張鵬國說,宇視作為后來者,過去近十年一直在打掃戰場,打掃得好不好,公眾有自己的判斷,至少宇視沒死掉。10年抗戰打完,他們需要注入新的基因,這會讓宇視走得更遠,到下一個10年、20年。反觀阿里,創造過B2B的中供鐵軍、天貓雙十一、阿里云,這是宇視和阿里合作最根本的源動力和出發點。
2、潛伏之要
“學會潛伏是做企業最要緊的事。”
張鵬國判斷,未來中國社會只會存在三類企業:
- 負責國計民生的資源型企業(國企、央企...)
- 負責商品流通的平臺型企業(BAT,TMD...)
- 專業領域中有獨特產品或深度服務的小公司(宇視等...)
第一類市場門檻高企、突破不易;第二類市場水大魚大,也不易;更多的創業者聚集在第三大市場。“狼多肉少的競爭環境中,要想活得好,先要活下去,到最后其實比的就是誰命長。”
復盤宇視過去近十年的競爭突圍路,其實走得比較坎坷。一張張不俗成績單背后,圍繞宇視的負面聲音也接踵而至:上市中止、并入A股上市公司等。
譬如,2017年年底,宇視正式加入千方后,行業態度褒貶不一,畢竟轟轟烈烈的并購,成績平平甚至暗淡離場的案例也不少。“不必理會成長中的一些小議論,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宇視能打一場漂亮仗所做的潛伏。”張鵬國說,人們總是傾向性高估自己的能力,其實自己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強大,能否跳出自身之外客觀看待自己的水平,對一個人來說非常重要。在他看來,于2017年時期的宇視,最合適的選擇便是千方了。
今天來看,宇視這一步落子,又選對了。回顧雙方結合之路,可以喻作互補的緣分:剛好你要,剛好我有。先看宇視。那幾年,海康、大華迎來最快的業績增長報表,行業價格戰呈白熱化;平安城市、軌道交通等存量和增量市場帶來的工程項目盡收眼底;機場等高端市場還被牢牢握在國外安防品牌手里;醫療、教育、公檢法等非高價值市場錢少事多。作為傳統制造業,安防產業鏈長、成本高也是擺在宇視面前的一道現實問題,幾千號人的隊伍,加上巨額的營銷、研發成本,宇視想要一直緊咬海康、大華發展勢頭,變得越來越艱難。一切都需要錢去推動,必須找到一定的資本去支撐。彼時的宇視,第一大股東和第二大股東分別為貝恩資本和杭州邁尚,對于一個營收和利潤都持續增長的公司,再引進資本稀釋股權并非明智之舉。還有哪里可以找到錢?IPO上市。
2017年以前,外資控股公司想在國內A股上市,體制等各方面都不成熟,政策風險太大。后面的故事大家都很清楚,宇視對于未能在證券市場IPO的解釋是估值太低,估值過低對于控股方與宇視來說都不是雙贏的局面。后來,宇視將目光瞄向了納斯達克的敲鐘錘。無奈的是,華爾街投資者對于傳統制造業興趣并不大,美國戰略性輕視制造股,早已世人皆知。
再看千方,作為一家上市公司,它長期專注于交通集成領域,急需增長動能。雙方一拍即合。將宇視招入麾下,可以快速將業務范疇延伸到安防制造領域,并且可以跳出智能交通這個井底,將業務觸角延伸到智慧城市這個國家新的大投資戰略上。同時,也可以借助宇視在公檢法、醫療、教育、能源、企業、零售等領域的資源,將自身在交通領域的集成產品拓展進去。之后,人們所熟知的“一體兩翼”發展戰略便趁勢而出,主打智慧交通和智慧安防雙核心業務。
2018年千方業績數據中,宇視營收40.7億元,同比增31.3%;凈利潤4.7億元,同比增長20.5%;2019年千方營業收入89.92億元,同比增長24%,利潤10.04億元,同比增長31.6%。加入千方后,宇視的行業排名也從全球第六上升至全球第四。(數據來自IHS)
技術上,宇視基于安防大數據和AI技術,結合千方在智慧交通領域優勢,構建協同指揮的“主動防控”全新解決方案。渠道上,宇視順利對接千方原有客戶,海外銷售范圍得到拓展。
截至2019年底,宇視產品和方案已交付全球145個國家和地區,新增高端項目超過1100個;已落地8家海外分公司。 可以說,婚姻生活甜甜蜜蜜,一家其樂融融。
值得一提的是,在千方宇視聯姻一年半之后,阿里也加入了這個家庭。進軍安防的阿里,它的志從來就不在安防。自2016年阿里云城市大腦登場的那一刻開始,阿里就將槍口瞄向了智慧城市。在合作不到5個月的時間里,千方與阿里便在智能交通網絡方面已經共同推出“城市大腦·交管”、“城市TOCC”、 “智慧公路”等多個聯合解決方案。
科技有趣的地方就在于,也許今天你遙遙領先,明天突然就沖出一匹厚積薄發的黑馬,這也是它可怕的地方。沒有誰是永恒的佼佼者,過去幾年被淘汰的傳統安防企業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3、棄子之道
戰役上,不要被雙殺,即國內市場不要被打殘、海外市場不要被封鎖。堅持解決方案、部件級產品的雙螺旋結構,輪番突破技術制高點和解決規模發展瓶頸。戰略上,必須創造出新的市場。
何為新?張鵬國認為,新市場需具備五大特點,缺一不可:可量化(要能量化考核)、可積累(核心競爭力的沉淀)、可迭代(有后來居上的可能性)、空間足夠大(有犯錯及改正的空間)、符合社會及組織進化的方向(有未來)。
在雙戰方針的指引下,宇視的成長一直以來都在遵循兩大信念:一、宇視是一家企業,并非科研機構更不是探路者,做出來的產品一定要為客戶帶來價值;二、創業過程中,無時無刻都會聽到很多概念,這些概念看似簡單,但做起來很難,在這其中,取舍最為重要。
“創業殘酷,有幸活到最后的企業一定都是會棄子的企業。”張鵬國認為,企業發展過程中,一定要避開某些大坑,不能做、做不了的事堅決不要碰。
譬如某些大數據應用。眼下不少專做大數據的公司都難以自保,究其原因,他們都掉進了如何管理定制的問題中。不少行業頂尖的軟件開發商最后都淪落成軟件外包公司,在A這邊做的系統在B那邊得修改,在B那邊修改完之后,去C那邊還得繼續改。軟件行業有一個“10%規則”,任何一個項目的軟件定制低于5%就有利潤,超過10%的修改就得賠錢,但眼下的大數據行業,遠不止10%的定制,大多都是30%到70%的定制。
再譬如智能化應用的某些場景。再優質的算法、再高清的攝像頭,面對中國一線城市中任何一個地鐵站數秒內擁入的上百人群都無法做到精確感知、識別。
張鵬國認為,市場是殘酷的,任何高大上的事物最終都需要接受市場的考驗。作為創業者,需要學會躲開路上的坑,需要分辨甚囂塵上的概念,把產品迭代好、把算法迭代好的企業才能真正走得遠。
4、命運情智
“命、運、情、智。”對于宇視和他個人過去近十年取得的創業成績,張鵬國用這四個字進行了排序總結。他說,勢如破竹的時候,只是運氣好迎合了大勢,而不是比較出色。沒有卓越的公司,只有趕上大勢的公司。
他提到了一個比較有趣的現象:幸存者偏差效應。二戰時,美國為了防止飛機被擊落,開始研究在飛機的機身裝盔甲。他們研究了所有飛回來的飛機,發現有兩個地方彈孔密布最多,于是決定在這兩個地方裝上厚厚裝甲。后面,有位統計學家指出恰恰是相反,那些沒有彈孔的地方才是最需要保護的,因為被打中的飛機都飛不回來了,那些飛回來的就是幸存者(成功者),其實也是莫名其妙被留下來的人。這個“莫名其妙”,咋聽起來是一種謙卑姿態,細想之后,其實也是一種更高層次的處世哲學。
關于創業,有人說專注有專注的好處,專注可以在一個領域挖掘得很深,可能會達到愚公移山的效果。靈活也有靈活的好處,靈活可以避免鉆牛角尖,可能會達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從公司戰略的把控角度來說,到底是專注一個戰略方向更容易成功還是靈活多變更容易成功?其實或誠如張鵬國所說,運氣好更容易成功,不應將幸運者偏差強歸于成功者的方法論。
談到宇視的下一步,張鵬國說,還是會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做事,努力讓宇視成為一直有坑的蘿卜。畢竟,創業不易,要在重復的歲月里,對得起每一寸光陰。
[出處] 張棟. 宇視,咬住了. 雷鋒網AI掘金志, 20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