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浙江:實體經濟強勢復蘇的動力之源
■記者:陸健/嚴紅楓
疫情就像一場極限壓力測試,淬煉了浙江民企“避危搶機”的能力,這是2020年上半年浙江經濟實現“V”字型強勁反彈的重要原因,也是浙江經濟的韌性所在。
宇視科技及時應對,打贏了抗疫關鍵一仗。公司熱影測溫產品的需求量在疫情期間增長了五六倍,原先平均兩個月的供應周期被壓縮至以天為單位。搶抓機遇,宇視科技跑出“加速度”,以最短時間、最大化兼容復用已有生產線,憑借柔性生產體系迅速提升規模供應能力。
像宇視科技一樣,海康威視、大華股份、大立科技等安防行業龍頭企業已構筑起產業高地,而這離不開浙江在安防產業持續二十載的耕耘。
“危和機總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機。”這一理念,貫穿浙江產業轉型升級的進程:企業持續積淀,在產業鏈關鍵環節實現技術突破;政府潛心培育,以強鏈補鏈延鏈激發“鏈”鎖反應,推動相關配套產業協同布局。
遇強更強,遇弱則補,伴隨產業鏈重構,浙江產業帶集群鞏固競爭優勢,重新定義自己在全球分工體系中的位置。而以數字化為基礎的智能制造成為企業快速復工復產、深化轉型升級的重要助推力。
新基建、在線消費等孕育著新一輪商機;生命健康、應急產業等迎來新的發展契機。從“機器換人”到智能工廠、工業大腦,數字化、智能化正在逐步深入浙江制造企業的內核。在新基建的號角下,將于年內投產的兆豐股份第四工廠把數據作為核心生產要素之一,探索建立全域感知、全局協同、全線智能的智能制造工廠。
作為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首批試驗區,浙江具備數字經濟先發優勢:2019年數字經濟總量2.7萬億元,占GDP比重43.3%。搶抓新基建重大機遇,2020年7月,浙江又提出新目標:力爭通過3年時間、萬億元投資,加快建立高質量、現代化的新型基礎設施體系,創建領先的新型基礎設施產業鏈生態。圍繞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5G)商用網絡、物聯網、云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等13條新基建產業鏈,做強優勢的序幕已經拉開。
[出處] 陸健/嚴紅楓. 浙江:實體經濟強勢復蘇的動力之源. 光明日報, 2020-08-17 本文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