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宇視十年對話張鵬國:走過絕望之谷,下一步沖向“100億”
■記者:李水青
見到宇視科技CEO張鵬國是一個周日,在杭州湘湖的一艘船上——他穿著一身卡其色的夾克外套走進船艙,一張硬朗面龐由于剛步行了5公里而顯得氣血充足,他進來后非常謙遜地向我們一行人握手。
一起來見他的人,分別來自北京、上海、深圳、長沙等各個城市。大家懷著同一個來意,那就是在宇視科技公司成立十年的這個節點上,向這位70后鐵腕創業者探討,操盤一家中國AIoT落地最佳企業之一背后的技術和商業密碼。
市面上將自己定義為AIoT的企業有很多,宇視科技是比較獨特的一家。
宇視科技成立于2011年11月,與這一時期陸續創立的AI算法創企不同,宇視科技是做視頻管理起家,與海康威視、大華股份同屬安防第一梯隊玩家,業內俗稱“海大宇”。自2013年起率先將大數據技術落地大交通行業,宇視科技在AI、大數據技術落地方面具體令行業認可的工程化實戰能力。
十年,見證行業“模擬化-數字化-智能化”歷程,宇視實現了超50億元年營收規模,在宇視高管看來,下一個臺階無疑是沖向“100億”。
十年對于一個人來說已是很漫長,對于一個企業來說更甚。站在這個關鍵的時間節點上,宇視如何總結過去的經驗?又如何布局未來的“沖100億”發展?宇視如何看待AIoT時代的機遇和挑戰?近期,我們與張鵬國等多位宇視高管交流,對宇視的十年進行了一個階段性總結,為行業帶來參考。
宇視科技CEO張鵬國
一、十年營收增超18倍,下個臺階沖“100億”
作為安防領域起家的AIoT選手,宇視在AI落地方面具有行業認可的技術和工程化實力。
在深圳的地鐵站運維室中,運營人員正在對高峰期人流進行精準統計、指導運營,背后是一套來自宇視的整套客流監測方案;在貴州多地的工地上,工人的合規與安全正在被實時保障,背后是宇視剛剛上線的宇視云開放平臺2.0 ;在近日的烏鎮互聯網大會上,宇視發布了雷視一體機、紅外網絡攝像機、智能NVR等多維感知、智能化的終端和邊緣產品……
張鵬國說,宇視產品及方案中的智能化占比在業界保持在前沿領先水平。2019年11月,宇視將AI研發團隊獨立為博觀智能公司,開辟安防企業自建AI子公司的先河,在多種智能識別領域刷新世界記錄,并將技術落地到行業。
從營收業績來看,2020年宇視科技營收達52.7億元,三年扣非后歸母凈利潤為18.8億元。這樣的技術變現能力無疑令很多聚焦AI落地的玩家感到艷羨,同樣將安防作為技術落地重要領域,宇視憑借在行業的原生積累占據優勢地位。
近日,知名安防媒體A&S發布一年一度的2021年度全球安防50強榜單,顯示海康威視、大華股份、宇視科技、天地偉業在2020年收入水平沖進全球前十,宇視占據全球第六、中國第三。這是宇視連續第六年來占據中國安防行業第三位置。
回顧2011年張鵬國創立宇視之時,國內視頻管理“模擬化-數字化”轉型已經接近高潮,海康、大華兩大龍頭已經瓜分完一波市場并且完成上市,宇視可以說是夾縫中求生存的“后進者”。但僅僅在三年后,宇視營收一舉達11.4億,躍居全國第三位;2020年,宇視營收比成立時增長達到近18倍,預計2021年將進一步增長。
在本次溝通中,張鵬國透露,宇視目前已完成新一輪組織架構調整,建立了PBG(行業業務群)、EBG(商業業務群)兩大并行的主航道,促進從安防到泛安防、物聯網領域的技術和產業落地。宇視團隊正不斷壯大,近日,宇視正在全國334個地市招募城市代表,以此通過渠道拓展去把握EBG這一新的行業機遇和業務增長點。
再看看當下行業越來越重視的云與大數據布局,就在近日,宇視已推出宇視云開放平臺2.0,為SaaS合作伙伴提供從基礎視頻播放存儲到AI智能服務的產品功能;而早在2019年底,宇視就與生態伙伴合作發布了“數據中臺、業務中臺”雙中臺戰略。
以“富前臺、強中臺、大后臺、海終端”和“安全、運維、標準”的“四橫三縱”為技術架構,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園區等行業為落地場景,宇視成為智慧城市發展的重要推動者和受益者,也為自己打開了萬億智慧物聯市場的新大門。
宇視科技在2019 CPSE安博會上展出的城市交通解決方案
在10周年之際,宇視已于今年3月宣告兌現與母公司千方科技的對賭協議。宇視科技于2016年通過并入上市公司千方科技實現上市,應下2017年-2020年凈利潤不低于3.2億元、4.04億元、5.04億元及 6.04億元的對賭協議,如今已超額完成,平穩著陸。
在與宇視科技副總裁閆夏卿的對談中,他向我們透露:“大家很清楚,宇視的下一個臺階是100億。”
二、“板凳要坐十年冷”,市場、技術、資本的坑都踩過
十年,宇視科技完成了從一家安防創業公司到成熟AIoT企業的蛻變,對于這段發展歷程張鵬國卻不止一次談道:“時刻感到面臨生死,看著一起出發的許多同伴都倒下了,常常擔心下一個被‘圍剿’的就是宇視。”
宇視經歷了什么樣的生死考驗和絕望,又如何實現突圍?
1、2011年~2014年:從高端安防做起,智能化已有萌芽
時針拉回到2011年11月,當時張鵬國還是前母公司存儲及多媒體事業部的一員。他盯準了攝像頭市場有很大的前景,但并不被當時的公司重視,于是選擇帶領著500多名同事出走創業,成立宇視科技。
滿腔熱情投入創業,張鵬國立馬遇到了創業的第一個攔路虎——宇視產品的確過硬,但低端起量市場的拓展遇到了困難。
這樣的處境,也決定了宇視科技創業之初選擇了“從高端行業為切入”。雖然切入高端,在成本控制上宇視也另辟蹊徑,采取“滿足客戶的需求,且比友商好一點”的策略。舉個例子來說,宇視科技攝像頭產品當時的返修率可以做到很低,但為了適應市場,宇視科技要求自己攝像頭的返修率控制在比友商低一點點,大概是幾倍的樣子,而不是低得更多。
就這樣,僅僅三年后,2014年底宇視科技營收突破10億大關,一舉躍居中國安防市場第三。而后,安防三巨頭“海大宇”的格局開始在業內逐漸確立起來。
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是宇視智能化的萌芽期。在丹東的一起惡性重大事故逃逸案中,肇事人僅5個小時就予告破抓獲。背后,宇視自研的大數據平臺在進行準確鎖定、布控。
宇視科技早年的數字化解決方案
回看這一階段,宇視科技的發展其實暗合了杭州安防產業的崛起。這一年,全國70%的安防設備產值在杭州,深圳安防廠大規模倒閉。深圳的安防企業吐苦水稱,是杭州安防企業將產業的整體價格降低,工程匯款時間延長,令他們生存艱難。從另一角度來看,“海大宇”加快了安防行業的優勝劣汰。
2、2015年~2018年:AI觸礁、上市受挫,時刻擔心被“雙殺”
2015年杭州G20峰會對宇視來說是那一階段的一大“高光時刻”,當時,宇視科技在浙江省廳部署的省級管理平臺,無縫對接10多家友商的全部前端,涵蓋11個地市的30多萬路攝像頭的海量數據。
在這一階段,宇視不僅在前端攝像機、NVR盒子方面鋪開落地,還在后端存儲和數據處理平臺層面快速鋪開實戰。
到了2018年,宇視科技營收已達到40.7億元,營收增長達到13倍,市場排名在全球達到第四位。這一年,在杭州濱江畔,一片常年遼闊而雜草叢生的土地上也冒出了齊整的嶄新地基——宇視科技新辦公大樓就要拔地而起。
這是外界對于宇視在2015~2018年的印象,但對于張鵬國來說,卻像是一個“絕望之谷”的四年。
首先是在業務上的危機,張鵬國回憶,當時宇視雖然位居第三,但和海康、大華的市場份額相差甚遠,雙方已在下沉渠道、海外市場上已經瘋狂輸出,時刻可能“雙殺”宇視。
為此,宇視自2015年就開始布局下沉渠道和海外市場。這并不容易,拿進軍下沉市場舉例來說,起初,“建通道”、“開市場”的途徑成了宇視科技最難的事情。面對“不認識人”、“不知道政策”等一座座小山包,宇視科技渠道人員不辭辛苦地一家一家地上門拜訪客戶,大概80%的時間都在出差。
到了2016年,AI被快速引入安防領域,宇視也隨之加大AI技術研發與落地布局。在一位宇視員工的回憶中,宇視落地起初在工程化中遭遇了眾多挫折。
比如在2017年一個廣東的大項目中,由于渠道商施工經驗不足等原因,宇視科技出現了交互困難問題。當時,宇視科技的研發人員和產品服務人員一同抵達現場,將200多個路口的每一條路線進行梳理規劃,針對一個個點位進行溝通交流。
除了業務層面,在資本層面,宇視也面臨創業以來的最大挫折。
2015年宇視計劃上市,卻在敲鐘的臨門一腳選擇放棄上市,原因是估值未達到期待。直到2016年 ,宇視才通過并入千方科技公司實現上市,但與之對應的也是嚴苛的對賭協議——宇視在2017年~2020年營收在這四年不能低于32億、40億、50億、60億,凈利潤不低于3.2億元、4.04億元、5.04億元及 6.04億元。
盡管,這是“海大宇”在國家平安城市、智慧社區項目催促下快速發展的四年,但張鵬國心里卻時刻惦記宇視在技術、業務、市場、資本等多個層面的難題,他常“坐在辦公室里苦思冥想很多天”。
在近期宇視十年之際,張鵬國被一行人問及做出的最正確的決策時說:“應該是堅決地進軍國內渠道市場和海外市場。從單一的國內高端行業市場向國內高端行業市場+國內渠道市場+海外市場三個市場并重轉變,從賣解決方案向解決方案+部件化產品并重轉變,從準直銷向準直銷+渠道營銷轉變。”
“回顧過去的決策,是不是所有的決策都產生了積極正向的效果呢?那一定不是的。但整體看,我們沒有重大的決策錯誤。所以,也沒有什么后悔的決策,企業經營總是在矛盾和痛苦中前行,所有的決策都是在當下選擇最優解。”張鵬國告訴我們。
3、2019-2021:力扛疫情挑戰,業務走向多元化
但一切在2019年起有了好轉,這被張鵬國稱為走過絕望之谷后的“開悟之坡”。
2017年度、2018年度、2019年度的凈利潤分別為3.4億元、4.6億元、5.4億元,均超額完成了此前的業績承諾。但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宇視的節奏,為對賭協議帶來了不小變數。
好在,2020年全球疫情相繼爆發之后,宇視科技響應迅速,積極應對未知挑戰,短短28天之內,迅速完成了熱影智能測溫儀的研發,在2020年4月便達到產能峰值。測溫儀和口罩、呼吸機一起成為社會抗疫物資,為抗擊疫情、限制病毒傳播做出了積極貢獻,也同時為宇視在這一年的營收盈利帶來了保障。
截至2020年末,宇視科技三年扣非后歸母凈利潤約為18.77億元,完成率為102.26%,實現了業績承諾,完成了對賭協議。
而從宇視的業務布局來看,也朝著更加穩健和多元化方向發展。根據2021年3月千方科技說明會上的信息披露,宇視在行業市場、SMB(中小商業客戶)以及海外市場營收分別占比40%、30%和30%。也就是說,除了行業市場,宇視在下沉市場和海外市場都得到快速補齊,不用再擔心“雙殺”風險。
自2019年起,宇視也已開始在安防智能化業務布局中受益,當年,宇視將AI研發部門獨立出來成立了博觀智能AI公司,同時在圖像處理技術、安防機器視覺、云存儲及大數據、高復雜度光機電產品硬件工程等領域的突破。
回顧十年發展歷程,正如張鵬國在《十年磨一劍,再戰仍少年》這本記錄宇視十年的書中提到:十年間,從最初三年的自大之峰、中間四年的絕望之谷到后面三年的開悟之坡——我們完整實證了鄧寧–克魯格效應,更印證了“板凳要坐十年冷”。
宇視十周年記錄《十年磨一劍,再戰仍少年》
三、布局全場景化AIoT,直面碎片化痛點
坐了十年“冷板凳”,宇視科技在進入一家成熟的AIoT企業陣營的同時,目光也從求生存轉向了尋求更加高質量的發展。
“當一個企業業務規模到了100億臺階,它一定會擁有一個綜合化的業務構成。”閆夏卿說,“企業在成立之初,對業務出發點會有所選擇,但隨著發展到一定階段,怎樣標志逐漸走向成熟?應該就是這幾個點——全球化、全場景、全行業、全營銷模式。”
具體來說,國內市場和國外市場兼顧,PBG和EBG兩大業務場景并舉,被認為是宇視當下戰略的關鍵。閆夏卿認為,一個企業不能夠把自己的生與死、好與壞完全寄托在一個要素上,這是不安全的。“當宇視沖向100億企業陣營,宇視將不完全依賴于相關部門投資,但也不只依賴非相關部門投資,不完全依賴國內市場,也不完全依賴于外貿市場。”
當布局更“全”,也意味著宇視面臨的市場也更“碎”,這是宇視在未來沖向100億新目標過程中難以繞過的阻礙。
對此,閆夏卿談道,作為一家有追求的企業來講,不應該是順應碎片化,而是去解決碎片。中間的抽象和歸一,實際上是企業的空間,還是有無限可能。
“我們知道中餐是最碎片化的,影響了中餐的復制和推廣。我們看到的是把中餐的碎片化中的一部分抽象出來,進行標準化,就具備了廣泛復制的、大規模連鎖的可能。“閆夏卿舉這個例子對行業碎片化來進行論述,”這是行業企業未來的努力方向,能不能成特斯拉不敢說,做中式快餐還是可以的。”閆夏卿說。
當布局更“全”,也意味著競爭范圍的擴大,可能將宇視與海康、大華的距離進一步拉開。比如,調查機構Omdia在2021年全球安防榜單中,就將攝像機與服務器等基礎設施打包統計,使得華為這一從ICT領域切入智慧物聯的玩家超過宇視,成為僅次于海康、大華的國產玩家。此外,一些互聯網玩家、AI創企和其他行業玩家也會與宇視科技在很多競標中碰面,威脅宇視“安防第三”的地位。
對此,在宇視高管看來,隨著AI、云計算等技術為行業帶來更大的市場想象,其實大家的發展空間都會更大。比如,宇視科技國內市場副總裁鄧松杰拿智慧交通領域舉例來說,自去年來受交通新基建政策驅動,全國大交通領域投資達到5萬億,聚焦在高速、機場、鐵路和城市交通,這一塊面臨非常大的機會,宇視在智慧高速、智慧隧道、智慧機場、智慧地鐵的領域都有很多新的解決方案。
據調查機構艾瑞報告可知,2020年,AI產業本身可能只有1500億元核心市場規模,但它卻撬起一個高于其本身5~6倍的萬億產業市場;知名咨詢公司麥肯錫也預測,到2030年,人工智能可為全球額外貢獻13萬億美元的GDP。
可以看到,在新的十年開啟之際,宇視已經堅定布局全球化、全場景、全行業、全營銷模式的AIoT發展,并為要面臨的行業痛點和競爭格局做好心理準備。
宇視科技的社會治理現代化綜合指揮中心解決方案
結語:宇視新十年,走向AIoT全場景新階段
十年,對于一個人來說是從幼稚走向少年,對于一家企業來說也是進入一個全新的成長階段。
正如張鵬國所說:“十年前,一個有著強大ICT背景和學院派基因的組織開始了懵懂的單飛生活:從單一的中國市場到全球五大洲,從計算、存儲、傳輸、視頻、音頻到射頻,從城域網、廣域網、局域網再到家庭,從總包商、集成商、工程商到經銷商,從IaaS、PaaS、DaaS到SaaS,從機房內場景到露天場景,從繁華都市到縣城再到鄉村……從沒想過,一條條學習曲線居然如此漫長,Know How的過程居然如此痛苦。”
當越過“絕望之谷”,宇視在成立十年之際已將多年行業Know How融入全新的端、邊、云協同的技術體系和行業解決方案中。未來面向智慧物聯時代的,宇視要走向全球化、全場景、全行業、全營銷模式的全面發展階段,沖向100億新臺階。
盡管,當游入更大的AIoT海洋,宇視將面臨來自行業、競爭對手的更多不確定性和挑戰,但正如宇視CEO張鵬國所說,既往不戀、當下不雜、未來不懼。相信經過十年披荊斬棘,宇視在新的十年中將在AIoT落地千行百業的道路上越走越穩。
[出處] 李水青. 宇視十年對話張鵬國:走過絕望之谷,下一步沖向“100億”. 智東西, 2021-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