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宇視十周年:關于宇視10年、智慧賽道、戰略方向的探討
黃色的樹林里分出兩條路,
可惜我不能同時去涉足,
我選了人跡更少的一條,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顯得更誘人、更美麗,
從此決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 《未選擇的路》節選
(綜合整理,以原文為準)
追溯到2011年,宇視誕生的年份,這家企業早期業務的戰略方向便如詩中描述一般,“我選了人跡更少的一條”:瞄向高端市場,遺世而獨立:專走IP化、深耕行業化、產品高端化、公司技術化。
怎么說?
在2011年,模擬在安防江湖叱咤風云,貼牌代工是賺錢風向標,攝像機市場風起云涌,然而,宇視反其道而行之,鉚足勁下苦功夫做自主研發,砸4000萬自研機芯,打出IP化、做品牌,這些做法和當時的市場顯得十分格格不入。
如此特立獨行,便行嗎?
時間,是標注萬物成長的刻度。這十年來,宇視以每年平均30%的速度快速成長,在一片人跡稀少的地方,終是蹚出了一條活路來。
為什么是宇視?在安防白熱化賽道上殺出了一條血路?
面對多家媒體提出的這個問題,宇視科技總裁張鵬國給的答案如出一轍:運氣比較好。如果非要歸納幾點,那就是“命、運、情、智”。
雖然運氣有時也是一種實力,但成功的因素從來不是只有運氣因素的加持。
縱觀宇視近十年的創業歷程,“2011年,以IP視頻管理系統整體解決方案進入國內高端行業市場,2012年切入智能交通市場,2014年進入國內的分銷、工程商市場及海外市場,2017年發布以“四山兩關”為代表的AI整體解決方案,2018年初融入上市公司。”
仔細深究會發現,宇視運氣好的背后更多的是面臨安防行業拐點,能審時度勢,并能迅速做出戰略方向調整。
做IPC/NV、部署渠道、AI賦能、加快出海步伐這幾個關鍵點,宇視都牢牢把握住了,活了下來且活的不錯,回頭想想,如果宇視沒有把握這幾個關鍵點、錯失時機,或許又是另一番故事了。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那么,宇視20周年、30周年甚至更多周年的故事是否會繼續?宇視凈營收過百億的目標何時能實現?這要取決于宇視當下實踐落地成果如何及未來戰略布局前瞻性如何。
2021年11月29日,在十周年特別直播中,宇視對過去十年、未來十年的戰略方向、技術革新、行業展望進行了總結、部署。
(點擊圖片即可查看宇視十周年特別直播)
宇視為“打造戰場”鋪局,誠意幾何?
戰略調整對企業發展十足重要,它甚至可以說是激發一家企業商業活力的根本。因為戰略調整帶來的是一種新的思維方式,乃至從上至下商業模式的轉變。
“過去,宇視有很強的打掃戰場的基因;現在,宇視急需創造戰場的基因。”張鵬國曾表示。
宇視今年新成立了PBG部門和EBG部門,關于PBG、EBG部門成立的原因,宇視表示,是為未來鋪局,鋪哪里?主要四個方面:全球化、全場景、全行業、全營銷模式。可以看出,宇視未來方向更追求“全”。
而在這個“全”的概念之下,又牽引出了一個大的主題:生態。宇視建生態,即希望合作伙伴在這個生態圈里同宇視互利共贏。宇視成立智慧城市研究院、PBG部門成立生態發展部,主要目的是為合作伙伴提供一個更開放的平臺。此外,開放源代碼計劃也是宇視邀請合作伙伴加入“宇視生態”的誠意。
在這個生態圈中,合作伙伴能獲利幾何?
“天下熙攘,皆為利來,皆為利往。”企業合作,無外乎利益問題。
宇視副總裁閆夏卿表示,商業價值上,宇視會主動把更多商業價值讓渡給合作伙伴。在技術方面,宇視會把軟硬件的鴻溝縮小,將兩者之間的接口標準化,降低技術門檻。
而宇視建生態的主要目的在于,力圖使其自身業務規模化。
宇視未來將在哪個賽道重點發力?
宇視國內市場副總裁鄧松杰給出了答案:智慧社區和智慧交通。
在這兩條賽道馳騁前,這項熱身運動是宇視必須要做的:去標簽化。
撕破固化的標簽,是一個企業突破自身天花板去探索無限可能的前提。而宇視融入血脈里的創新基因則是撕破這標簽最好的“利器”。
成立后的前5年,宇視以打造“精而美”的貴族人設為中心;
5年后,宇視決定撕破原有的標簽,從“打掃戰場”到“創造戰場”的轉移,以一個更多元、開放的身份融入包羅萬象的全場景生態。
其實,這個答案(重點在智慧交通、智慧社區發力)倒不令人感到意外,因為從過去的戰略動向、落地案例便能窺出宇視對智慧交通、智慧社區的野心和雄心。
2012年,宇視早早布局智慧交通賽道,2017年,與“智能交通第一股”千方科技“聯姻”,同時背靠阿里,基于兩家合作,在上屆安博會上還展示了各種“中臺”概念,讓人耳目一新。此外,該企業也參與城市大腦智慧交通建設,截至2020年底,宇視交付已超過450個智能交通項目。在產品應用方面,針對實現地鐵客流精準管控問題,研發出的“激光客流”已實現落地,此外作為路側感知的核心傳感器“雷達融視一體機”,也將賦能智慧交通發展。
在智慧社區這條賽道,宇視2016年已下場。雖然宇視總裁張鵬國曾表示:“智慧社區是絕對的頂級苦李。”但從宇視戰略動向來看,縱然明知智慧社區是苦果,宇視也要親手摘來嘗嘗。依托自身豐富的AIoT邊緣智能產品,結合阿里云平臺,為基層社區提供端云協同的綜合解決方案,已實現杭州余杭區、福州市晉安區、北京亦莊等多地智慧社區應用落地。
Alot時代下,宇視如何技術賦能產品落地應用?
在2019宇視AIoT峰會上,宇視總裁張鵬國表示,受限于2B市場的采購模式,純軟件在中國很難活下去,軟硬件一體化的銷售模式更適合中國的定價模式,可以產生收入讓安防企業活下來并不斷投入研發。
宇視“一軟一硬”的技術支撐基于何處?
宇視科技總工程師朱兵表示,硬件上,推出“雷視融合一體機”,是針對智能交通領域研發的產品,致力于打造行業領先的交通信息采集能力。“雷視融合一體機”的看法主要是“雷達+視頻”的結合,這是史無前例的,視頻管理的“工作職責”是識別物體,雷達則是分析物體行為,兩者結合助于實現“車路協同”場景落地,宇視表示,其產品目標捕獲率可達99.9%以上,目標特征識別率≥98%。
軟件上,則是AIoT數智平臺新內核IMOS,現已是10.0版本。宇視堅持:打造去中心化數智生態,繼續強化邊緣和終端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深圳安博會上,這些技術部署也是宇視將要展出的主題,或許通過實物展示產生的視覺沖擊會對宇視“一軟一硬”的技術戰略有更深刻的認知。
結語
宇視把《十年磨一劍,再戰仍少年》作為十周年書籍的標題,頗有“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的樂觀朝氣,也可以看出,縱使經歷千帆,“十年飲冰,難涼熱血”宇視仍是那個鮮衣怒馬的少年郎,理想卻不弛于空想。未來十年,宇視會走向何方?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個十年分解。
[出處] 宇視十周年:關于宇視10年、智慧賽道、戰略方向的探討. 智安物聯網, 2021-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