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張鵬國:奔赴下一場山海
■記者:吳靜
張鵬國在宇視科技的展廳
宇視科技的便攜式戶外電源
在黨的二十大即將召開之際,見到宇視科技CEO張鵬國,是在杭州濱江區萬輪科技園里他的辦公室。濱江這片土地,是杭州乃至浙江上市公司密度最高的地方。
沙發上一本美國著名科普作家山姆·基恩的暢銷書《元素的盛宴》,畫著密密麻麻的記號。辦公桌邊上立著一個支架,上面貼著一張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一個科技企業的高頻詞匯,讓人想到的是邏輯嚴謹、思維縝密。“這是我打印出來貼這兒的,有事沒事看一眼,內容非常豐富很值得學習。”張鵬國說。
1994年張鵬國大學畢業后,曾就職于國防研究所、華為、華三通信,25歲即榮獲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2011年創立宇視科技,先后榮膺浙江省優秀企業家、安防行業功勛企業家等十余獎項。創業時代,創業十年,如今宇視科技正闊步奔向AIoT(智能物聯)和儲能賽道的萬億市場,山海壯闊。
“我見證了一個世界級高新區的成長”
2003年—2006年,張鵬國還在華三通信負責華北區市場,經常要來杭州出差。當時,華三通信在一橋附近的東方通信邊上,位置荒涼。“那時濱江很小,沒有地方玩,晚上8點后外面一片漆黑。一到周末,我們就和小伙伴一起騎自行車過江去市區玩。”那時的張鵬國,并沒有想到自己有一天會成為“杭漂”。
2011年,張鵬國成立宇視科技。與同在濱江的第一梯隊“玩家”海康威視和大華股份比,宇視科技入局足足晚了10年,但這并不影響宇視科技這個“后來者”的崛起:
自2013年起,宇視科技率先將大數據技術落地大交通行業,在深圳地鐵、貴州工地、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等多地,都能見到宇視科技的“身影”。顯然,宇視科技的技術和工程化實力得到了行業認可。
宇視科技基于邊緣計算、AI算法、大數據平臺、傳感器等技術,開發了包括智能攝像機/錄像機、雷視一體機、云存儲、智能門禁、大屏顯示器、便攜式儲能電源等在內的多個產品,服務涵蓋視頻管理、客流統計、車輛識別、數據可視化等,產品及服務廣泛應用于交通、醫療、教育、樓宇、金融、機場等場景,業務覆蓋物聯網領域的技術和產業落地。
2016年,宇視科技攜手千方科技完成上市。宇視科技在快速發展,杭州這座城市也在不斷蝶變,原來那片荒涼的土地上誕生了多家上市公司。比如,三維通信、恒生電子、安恒信息等。
“我真正見證了濱江區一步步成長為一個世界級的高新區,除了依靠企業科技創新外,國家與杭州政府的政策與支持也不能缺位。”張鵬國說。
“浙商是堅韌的,抓住一個機會就把他做深”
2021年,宇視科技實現營收60.7億元,累計申請專利3000余件,發明專利占比超80%,幾乎每天新增1件發明專利申請。
據全球知名分析機構Omdia,杭州企業海康威視、大華股份、宇視科技躋身全球前十,宇視科技排名第四、中國第三,這已是宇視科技連續五年排名第三了,前面就是海康威視和大華股份,業內也有了“海大宇”的說法。
誰也沒想到,安防“三巨頭”會誕生在同一個城市。在張鵬國看來,這是時代成就了杭州,成就了宇視科技。
“國外的商業模式科技創新都有自己的發展路徑,先到日韓,再到新加坡地區,最后到我國東南沿海。因為開放早,深圳商業天然屬性是喜歡掙毛利高的快錢,比如DVD、山寨機、無人機等,什么來錢快,馬上就有人去做。”
安防產業也不例外。當時,深圳安防產業發展非常好,誕生了很多當時比海康威視和大華股份規模還大的公司,但后來都被CSST集團收購了,最后這些安防企業就消失了。
這給了杭州機會,“海大宇”快速崛起,并加快行業洗牌。
作為“后來者”,如何在夾縫中求生存?張鵬國的選擇就是創新和品質,這成了宇視科技的兩塊招牌:一個是創新,這是研發的原動力;二是品質,品質是由創新和制造共同構成的。
“杭州能崛起,這也是浙商基因決定的,浙商都非常堅韌、非常專注。”張鵬國說,“抓住一個行業,撕開一道口子,即使只有很少的毛利,都會堅持將這個行業做深,阿里巴巴和網易莫不如此。”
記者注意到,“海大宇”各有業務側重點。有的聚焦金融、政府,有的側重教育、交通,有的側重電力和大企業,出發點不同,側重點不同,最后殊途同歸,“宇視科技的成長,明顯也帶上了浙商的基因。”
“創業很艱辛,人最大的監獄就是自己的大腦”
創業十年,張鵬國把這段經歷總結成三個階段:愚昧之巔-絕望之谷-開悟之坡。眼下,雖然疫情起伏,但宇視科技正在蓄勢待發,“公司上下,大家都信心滿滿”。
創業之初,激情滿滿,“很愚昧”地認為復制大公司的敘事邏輯和做事方法一定能成功,最后四處碰壁,陷入“絕望”。于是,開始質疑“大廠”經驗,尋找自己的模式并不斷修正。踩過市場、技術、資本的“坑”,經歷孤身奮戰,背負國際巨壓、遭受各種質疑,慢慢“開悟”并找到自己的路徑。
“很多人帶著經驗努力拼搏,卻錯過很多自我革新的機會,我深刻理解宗薩的那句話,‘世界上最大的監獄就是人的大腦,走不出自己的觀念,到哪里都是囚徒’。”張鵬國說,“老一輩子早就有預言,畫地為牢、作繭自縛,就是這個意思。”
從2011年開始創業,到2016年完成上市,再到2021年的新格局,找到正確道路,張鵬國用了整整十年時間。下一個十年,宇視科技將如何發展?
張鵬國認為世界會有兩大機會點:第一,信息化仍然是很大的賽道,宇視科技將堅守ICT(信息與通信技術)或AIoT,繼續細分產品與場景,包括在智能家居、工業機器人、工業自動化等方面去做突破;第二,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在中國碳達峰和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儲能成為宇視科技的第二戰略選擇。
張鵬國研究儲能領域已很長時間了,很多數據了然于胸:“我國風電、光伏發電等綠色電力的裝機容量已居世界第一。其中,太陽能光伏是中國在世界的招牌,作為核心技術擁有者,我國占據光伏全球90%的產量,并且掌握全球超一半的專利。拉薩每年日照時間超3000小時,呼和浩特每年日照時間約2700小時,鹽城每年日照時間約2300小時,這些都是清潔能源,不產生溫室效應。”
我們國家級頂層戰略非常強,高鐵、特高壓輸電線、三峽工程、移動互聯網、水電風電技術等,都讓民眾生活有了很大改善,也增強了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的話語權。“雙碳”背景下的儲能,一定是正確選項。
眼下,宇視科技已完成儲能的技術儲備,技術商品化已在小試階段。“目前,我們的儲能產品在天貓平臺上試運營了一個月,銷量還不錯,太陽能板將在月底發布。”
據了解,宇視科技的儲能電源,應用場景以戶外和家庭儲能為主,容量有500瓦和1000瓦兩種,手機充電近100次,掛壁空調可供電一整晚,既可用作電插座充電,也可直接用太陽能光伏板充電。
“因為疫情大家無法遠行,郊游、露營、路亞等業態興起,市場會變得非常大。”從智能物聯跨界到儲能,是張鵬國“走出了自己的觀念的‘監獄’”。他認為,儲能市場會在未來某一個點被引爆。
2035年遠景展望:
去年,宇視科技十周年時,張鵬國說:下一步沖向“100億”。
在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重要時刻,顯然下一個十年,對宇視科技而言,也是一個全新的成長階段。一方面,宇視科技將走向AIoT全場景新階段;另一方面,將進入家庭儲能賽道。
張鵬國做事有三個邏輯:第一個叫戰略邏輯,戰略與前進方向匹配;第二是產業邏輯,團隊能熟悉并掌握產業中所有的東西,例如傳感器、鏡頭、光學等;第三個是技術實現路徑,只有技術完備才能做出產品優勢。
“現在我們清楚了方向,產業鏈上做好準備,技術實現路徑清晰,三個邏輯同時滿足,儲能就是未來的趨勢。”對于即將召開的“二十大”,張鵬國充滿了期待,相信有更多的新機會,也堅信自己的判斷。
發展對話:
問:宇視科技作為行業前三的安防企業,為什么很多人只知海康和大華?是他們掩蓋了宇視的光芒嗎?
答:其實因素還挺多的,任何一個行業,第一、第二名的關注度總是會高一些,這也很正常,我們起步就晚了10年。另一個因素是,海康和大華的上市主體是企業本身,而我們是攜手千方上市。
問:你在《十年磨一劍,再戰仍少年》一書說,“板凳要坐十年冷”,怎么理解?
答:漢語可以有很多含義,可以說“寒窗苦讀”,也可以說“替補隊員”,其實就是堅持,要耐得住寂寞,經得起誘惑,宇視科技的經驗就是要堅持。作為一個夾縫中的“后來者”,要想成為專業選手、主流玩家,就是要懂得堅持。
問:來杭州創業這么多年,最大感受是什么?
答:我在全國七八個城市長期居住過,浙江政府服務意識強,辦事效率高,是最適合創業的地方。比如,最多跑一次,我在濱江辦事就再也不用過江了,非常方便。再比如,杭州的疫情防控大家有目共睹,核酸檢測簡易方便,幾秒鐘就搞定。
問:我看你書架上這么多書,經常看書嗎?
答:很多書都值得讀很多遍,比如,費孝通的《鄉土中國》、傅高義的《鄧小平時代》。最近在看美國科普作家山姆·基恩的《元素的盛宴》,這本書太精彩了,是什么樣的腦子才能寫出這么優秀的書?
[出處] 張鵬國:奔赴下一場山海. 杭州日報, 2022-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