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大道先行 | 在要道山野記錄車流和花開,杭州這個鄉鎮正被它們改變
■記者:黃偉芬
清晨第一縷炊煙升起
春天第一朵桃花綻放
冬日第一片雪花飄零
當人們忙于生活
忽視季節輪換的時候
一些智能化設備感知并捕捉到了這一切
記錄美
保障這里的生活
助力數智鸕鳥的穩定運行……
在杭州市余杭區鸕鳥鎮的村街弄巷,各個景區出入口,山溝溝景區的山峰上,甚至果園里,都能看到宇視科技生產的不同型號的智能物聯設備。
綠水青山間,這些物聯設備的介入,使得變化悄然發生——景區管理、交通秩序、旅游矛盾糾紛等問題逐漸被解決,來鸕鳥鎮的游客體驗感上升,鸕鳥鎮年承接游客量已經超過100萬人次。陳波和鐘慶賢在鸕鳥的經歷也許能從一個側面反映這樣的變化。
果園的攝像頭藏著花開花落
他想把智慧農場復刻給更多人
蜜梨之鄉鸕鳥鎮漫山遍野的黃梨樹間,就藏著不少攝像頭。
每年七月份,鸕鳥蜜梨成熟,這些攝像頭不僅見證了豐收,也記錄著黃梨樹一年四季花果葉的變化。
陳波是三水果業的負責人,他在加拿大留過學,2015年接手父母的500畝果園,開始探索智慧農業。“這些攝像頭來自宇視科技,我已經讓團隊在做分析了,攝像頭記錄下來的東西還是有指導意義的。” 和傳統農業模式憑經驗判斷不一樣,攝像頭能清楚記錄下什么時候第一朵花開、花開得好不好、密不密。據此,陳波可以判斷今年的花期是不是提早等具體情況。“再和往年數據同步分析,要是氣候條件穩定,可以判斷果子成熟的期限和產量。” 如果再多些攝像頭,采集和蟲害有關的數據也能成為科研的資料。
攝像頭還會時時刻刻幫陳波“觀察”梨樹的生長。
“花的密度和葉子大小可以大概判斷出果樹生產的態勢。”最近這段時間,陳波的技術團隊格外關注落葉,“一旦落葉,我們就要防止梨樹開秋花。開秋花,會嚴重影響明年蜜梨的產量。”
在果園應用宇視科技的攝像頭,只是陳波在數字化管控的其中一項應用。通過種養循環技術、品種改良等手段,他用農業科技作為核心助推鸕鳥蜜梨產業發展。
為什么放棄金融機構的工作投身農業?
“我當初接手最大目的是把它做好然后賣掉。”陳波真正開始接手,才發現父輩種植方式的落后。
“早上3點就要起床,晚上12點不敢睡覺,還要管果園。”陳波看到了父母的這份辛苦,決定改變。
“我想讓他們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比如出門旅游。”他說倘若農戶一直被綁在鋤頭上面,那就意味鄉村發展不具備核心競爭力。
要有足夠智慧的設備來替代人勞作。
陳波正在規劃建設適合林間轉運的軌道交通小火車,“把周圍更多人解放出來”。
未來,他想把自家果園的模式“復刻”給鄉親們,“這樣他們能有時間做更多的事,現在鸕鳥發展不錯,尤其是農文旅結合發展已經有很多人受益。”
陳波得到的一個好消息是,鸕鳥鎮已經通過打造蜜梨樂園、設計蜜梨采摘的休閑旅游路線,開發并制作一系列周邊文創產品等,進一步深化農文旅的融合發展。
既是民宿老板,也是護林員
森林瞭望探頭成了他和同事的“眼”
同樣被改變的還有鐘慶賢家所在的前莊村。
這里是鸕鳥生態文旅型鄉鎮的另一個典型。
這個季節,鸕鳥鎮前莊村的桂花開得正香,剛剛過去的國慶假期,來了不少游客。
鐘慶賢生于斯長于斯。兩年前,他花了100多萬,將原本的老房子重新裝修后開起民宿。民宿有個好聽的名字叫做“老梨宿”。
今年他們家的民宿生意很好,假期之前,除了1號2號的房間有空余,其余都被早早預定,這其中“有回頭客,也有朋友介紹來的新客人”。
樓房后面一株有著上百年歷史的老梨樹依舊郁郁蔥蔥。前莊村風景很美,村民們的家大多依山而建,目之所及皆是綠色。“當初開民宿就是看好鎮里客流增大帶來的紅利。一年能有十幾萬收入,沒幾年就能回本。”鐘慶賢說。
而前莊村欣欣向榮的旅游業態,很大一部分原因得益于數智鸕鳥平臺在景區管理中的應用。
2020年數智鸕鳥建成后,鎮里節假日景區擁堵、車流人流量過大的矛盾被緩解。“現在可以根據人車進出流向和頻率構建出分析模型,研判可能出現的擁堵點位。”鸕鳥鎮相關工作人員說,“這樣就能實時派人現場維持秩序,或者分流,游客的體驗感更好了。”
事實上,除了民宿老板,鐘慶賢還有一個身份,護林員,也叫“防滅火隊員”。
他做這一行已經十多年。
“以前春節、清明、冬至等時節,總有人上墳祭祖,存在森林火災隱患。”鐘慶賢和同事們需要帶望遠鏡在森林防火瞭望哨處張望,哪里冒煙了趕緊處理。隨著數智鸕鳥平臺的建成,這部分工作已經被來自宇視科技的5個森林瞭望全景探頭代替。
“這5個探頭成了我們的眼睛,一旦有情況,會有信息發到手機上。”鐘慶賢告訴記者,機器設備可以全天24小時監測火災隱患。
一旦監測到火情,平臺將第一時間發出通知、傳達災情狀況圖片,并智能生成救援路徑,提供最佳救援方案。
隨著游客增多,不管是民宿的客人,還是其他游客,總愛在戶外搭帳篷,很多人會帶著木炭、瓦斯爐等有明火的設備在戶外燒烤。
這讓身為護林員的鐘慶賢壓力山大,直到一次有位游客拎來一個戶外電源,老鐘瞬間覺得打開了新視界:“感覺它就像個大的充電寶,拎著方便,能給那種用電的燒烤架供電,這樣就會比用明火要安全多了。”
越來越多的科技產品
在護林員之家被應用
有更多類似的智能化產品,在鐘慶賢這樣的家庭正在被使用。
小時新聞記者了解到,鸕鳥鎮老年人占戶籍總人口約3成,很多是孩子在外打拼,老人獨自居住。為了解決獨居老人較多、老年人口分散、老齡化程度高等問題,鸕鳥鎮一直在進行探索,提升智能養老服務模式,為山區老人織密“居家安全網”、“生命守護網”。
他們又從宇視科技發現了好東西:一款康養雷達產品,可以檢測到老人意外摔倒。別看它個頭很小,但很聰明。
一旦識別到跌倒行為,會把警示信息發給設置好的人員——這款設備使用的是毫米波雷達技術,不需要穿戴和攝像頭,不會涉及隱私,不受環境光照情況影響,這讓在外的子女們安心不少。
“給老人裝一個跌倒檢測雷達,我們做子女平時不在身邊也放心一點。”鐘慶賢說。
老鐘家如今已經被高科技環繞,甚至連給民宿看家護院這樣的事,都用上了“電子眼”——宇視科技的警戒小球。
當警戒球機安裝完畢第一次通電啟動時,鐘慶賢和妻子朱琴飛不由發出感嘆:“這個攝像頭竟然會轉動,這樣的話我們只需要安裝一個就可以看到房子的兩面了。”
該警戒球機自帶一體化云臺支架,支持水平345°,垂直90°旋轉,真正做到想看哪里看哪里,對于普通家庭非常實用。
一旦有人員闖入設定的區域時,頂部的紅藍警戒燈就會閃爍,凸顯警示效果,這對于防止未成年游客靠近民宿水池、進入后山區域,都能起到有效的勸阻作用。
無論是村莊還是生活,都在變得越來越智能,是鐘慶賢這兩年最大的感受。
TA說:宇視科技總裁張鵬國說,新的十年開啟之際,宇視科技已經堅定布局全球化、全場景、全行業、全營銷模式的AIoT發展,并為要面臨的行業痛點和競爭格局做好心理準備。數說:浙江宇視科技有限公司創立于2011年,十年間完成了從3億到60.7億20倍營收增長,目前是全球AIoT產品、解決方案與全棧式能力提供商,在桐鄉建有全球智能制造基地。
新的起點上,公司也開始了更多關于生活品質方面的探索:研發守護老人健康,利用毫米波原理檢測人體活動康養雷達防跌倒產品;勾勒更多數字鄉村想象場景;進軍新能源賽道,推出新能源儲能產品……
截至2021年底,公司專利申請總數3000余件,發明專利占比超80%,涵蓋了光機電、圖像處理、機器視覺、大數據、云存儲等各個維度。
宇視科技推出AIoT大型操作系統IMOS,交付的產品方案覆蓋全球200余個國家和地區,3000余個城市。截至2021年底,宇視科技參與建設智慧城市470余個,平安工程930余個,智能交通項目480余個,平安高校700余所(85%雙一流高校,90%教育部直屬高校),43個城市的180余條地鐵線路,80余個機場,大型企業500余家,三甲醫院240余家,高速公路330余條,300余個地標性商業綜合體建筑。
[出處] 黃偉芬,大道先行|在要道山野記錄車流和花開,杭州這個鄉鎮正被它們改變. 錢江晚報, 2022-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