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宇視科技(uniview)與杭州電子科技大學(下稱“杭電”)在宇視濱江總部舉辦校企合作系列簽約授牌儀式,主題“守正求新,精工合作”。雙方共建聯合實驗室,建立就業實習基地,設立“學生科技創新基金”,宇視研發總裁王玉波、研究院院長周迪受聘杭電兼職教授。其間,宇視總裁張鵬國、杭電校長朱澤飛在現場工科氣質誠摯互動,三問三答為原本穩重守正的簽約會贏得了新老校友和與會者的贊許和掌聲。
宇視自2011年獨立運營至今,累計接收來自287所高校的優秀生源,其中杭電學生占比達13%。杭電是電子信息特色突出的學校,在人工智能、網絡信息安全等領域有完備學科體系。作為中國東南地區最強的電子科技大學,杭電在IT、電子、互聯網、安防等信息技術行業頗負盛名,畢業生業內口碑良好。
圖:杭電和宇視現場簽訂校企合作系列協議并授牌,深度的合作全面開啟新篇章
校企對話 跨越安防人才供需鴻溝
『安防學科設置,助力人才培養』
張鵬國:校企對接是解決人才供需矛盾的必然途徑,是從原型機到大規模工業化產品時的集中展示。中國不少高校開設了AIoT專業,專為市場和企業輸送管理人才;那從技術角度出發,請問杭電未來是否會成立安防專業,提高人才的循環與閉環?另外,學校專業和學科設置如何應對產業高速發展下對技能需求的升級?
朱澤飛:杭電結合產業發展對人才技能要求的提升,是浙江省唯一一家具備支撐數字技術六大學科的學校,其中四門核心學科均屬于一級學科。同時,杭電已建成人工智能、網絡安防與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完備學科體系,從本科、研究生到博士,學生均可自主在不同維度選擇適合的課程,學習安防相關知識。杭電堅守學生質量培養原則,師生具有較強穩定性,學生發展潛力大,相關專業畢業生就業形勢良好。近年來杭電畢業生起薪高居省屬高校第一,薪酬增長更是高居全國第17。
『知識產權歸屬,實現合作共贏』
張鵬國:知識儲備與升級是企業發展的根基,而校企在信息方面的互通則能保證儲備流程正常運行,因此建議宇視和杭電共享人才庫和智力庫。另外,雙方在工程項目等合作過程中會經常碰到“共患難易,同享福難”的難題,您對知識產權的歸屬與界定有何見解?
朱澤飛:產權的界定以及知識產權效益評價至關重要。基于對知識產權歸屬的重視以及對科研人員的鼓勵,杭電認定知識產權轉讓經費的95%歸科研人員擁有,遠高于其他學校;同時,杭電科研成果轉化率超過20%,是全國平均水平的2倍。杭電是浙江省唯一獲得國家重大專項“知識產權推進計劃項目”的高校,擁有“知識產權評價中心”,杭電結合大數據平臺,用以保障知識產權的合理分配及歸屬。此外,校企智庫建設也是杭電拓展信息與知識價值外延的主要方式之一。
『職業培養前置,加速認知進步』
張鵬國:為保證畢業生在技能儲備與心理建設方面以最快速度對接職場,從而贏在起跑線,杭電是否可以考慮將學生的職業規劃、職業素養培訓以及對工業化的認知前置到在校期間?通過在校期間對學生認知的改變和培養,既能使學生盡早認清自我定位、清晰未來職業發展方向,也能幫助企業縮短崗前培養時間。
朱澤飛:希望學校和企業攜手培養適應并引領社會的人才,真誠邀請宇視全面參與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從在校生培養目標確立開始、到培養方式和培養內容確認、再到學生職業規劃指導,加強校企合作,形成學校、企業、學生三贏的局面并為社會輸送中堅力量。
政府做媒 探索產業校企合作新樣本
杭州市濱江區副區長鄭迪表示,政府鼓勵校企合作,杭電和宇視可在深入交流過程中創新探索出適合雙方發展的校企合作新模式。此次杭電和宇視意在整合各自資源優勢,積極推進適合安防實戰需求的科研項目合作,共同開發人工智能、網絡安全產品技術,促進電子科技領域的專業研究,更好地為安防領域智能化建設服務。
- 杭電和宇視簽署“杭電-宇視聯合實驗室”框架協議,并共同為聯合實驗室揭牌。聯合實驗室將在信息存儲、圖像處理與分析評價、大數據智能算法處理、集成電路與設計、信息安全軟件平臺開發等方向開展研究合作;
- 宇視向杭電捐贈“學生科技創新基金”,為提高學生的科技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提供堅實后盾;
- 杭電招生就業處授予宇視“就業實習基地”牌匾,宇視依托業界領先的公共安全和智能交通技術產品和架構理念以及全面的崗位設置,將為杭電學生提供更多實習和就業機會;
- 杭電聘任宇視副總裁兼研發總裁王玉波、宇視研究院院長周迪為“兼職教授”,為杭電學生提供更多安防相關專業課程、就業方向指導。
宇視與杭電簽署校企合作系列協議是雙方開展長期深度全面合作的良好開端。結合各自優勢,宇視和杭電將共同推進安防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和前沿技術,創造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