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愿同世界各國一道,加強質量國際合作,共同促進質量變革創新、推進質量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為推動全球經濟發展、創造人類美好未來作出貢獻。”
9月16日,中國質量(杭州)大會在浙江杭州開幕,國家主席習近平向大會致賀信。自2014年起,大會分別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舉辦四屆,成為具有時代性、國際化和影響力的全球質量交流與合作平臺。本屆會議來自50多個國家、14個國際和區域組織及相關企業、社會團體的近600名代表齊聚中國杭州,大會向世界發布了《杭州質量倡議》。
圖 來自企業、科研院所的嘉賓齊聚中國質量(杭州)大會“質量變革與數字賦能”論壇
科學裝置和科研平臺。科研院所的角色也頗為重要,質量變革離不開創新,從基礎研究到應用開發,這是一個完整的鏈條。之江實驗室副主任袁繼新說,數字經濟發展迅速,但核心關鍵技術依然稀缺;在計量方面,實驗室謀劃建設一系列重大科學裝置和科研平臺,助力科學家探索前沿領域的科學奧秘,同時彌補了我國在質量基礎設施領域的空白。
數字時代的質量=創新+品質+品牌。“我們理解的質量,分別是創新、品質、品牌,創新是信心,品質是良心,品牌是雄心;所對應的3個學習對象,分別是美國、德國、北歐,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宇視總裁張鵬國說。“高質量發展的前提是創新,創新需要源動力,一般有四種——技術驅動模式、需求驅動模式、政策驅動模式、企業家精神驅動模式。很幸運,浙江的四種驅動模式都很強,我非常看好浙江。”
#宇視質量打磨點滴
極溫、霧霾、沙塵、暴雨、臺風、地震等惡劣天候持續檢驗產品方案的可靠:在也門荷臺達,宇視槍機在槍戰中,子彈擊穿單板仍可正常運行;在高濕、高鹽蝕、多雷雨的大西洋和印度洋,陪伴韓船長駕駛帆船環球航行;在電力基礎設施缺乏、可靠供電短缺的非洲,40多個國家的宇視設備均有寬壓護航;在黑龍江鐵力,宇視644臺IPC連續運行超1200天,完好率在線率100%,最低-46℃,刷新極寒世界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