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塊平平無奇的平地。平地之上,很快會豎起一個新玩意兒。
第一步,先挖坑。
深度不夠,再往下挖挖。
一番深掘,這個坑總算差不多了。
為什么要挖這么深的坑?
這里是廣東省揭陽市一帶,南瀕南海,風力環境好,光照環境好。在這么深的坑里埋好基礎設施,便能支撐起高桿的太陽能+風能供電設備部署,抗風,扎實。
太陽能加風能,天然的供電方式,打造出一套“風光互補型供電設備”。
如此“風光”,是為何用?
竹筍、炒茶、油茶、茶葉、生豬、青梅、蕉柑、鳳梨、家禽、鮑魚……這些都是揭陽發展基礎較好的主導產業,也是揭陽首批試點“鏈長制”的市級農業產業鏈。風光供電設備可以為高桿上的宇視球機持續供電,實時記錄這些農業產業鏈相關影像。風能+光能,環保可持續;4G方案傳輸,信息傳遞高速、穩定。一套綠色高效的“永動機”方案達成!
插播小科普:啥是鏈長制?
指的是通過領導干部擔任產業鏈鏈長、集聚內外部資源,提升一個區域的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推動產業鏈高質量發展。這個頭銜背后,是為“鏈上”企業解決各種困難,是加快傳統優勢產業的整合升級,也是推動新興產業的培育。
揭陽市農業產業鏈“鏈長制”數字創新平臺可以對農業產業鏈進行實時跟蹤、引導建設、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通過建立全市農業產業鏈大數據標準規范體系,實現農業大數據的融通共享交換。數字農業,智慧鄉村,由此起航。
圖:現場部分部署照片
除了風光供電攝像機設備,宇視還為揭陽市農業產業鏈“鏈長制”數字創新平臺建設提供宇視公有云服務和可視化大屏系統。多維一體服務,讓農業產業鏈發展更智慧,做到心中有數,管理有度。
圖:宇視太陽能供電設備助力武漢鐵河村數字化建設
不僅在揭陽,在武漢、在杭州,在全國更多地方,宇視以AIoT產品方案投入數字鄉村建設,投入智慧農業發展。今年過年回鄉的時候記得抬頭看看,是否有熟悉的宇視產品正為你駐守田間地頭,為你看家護院?